朋友志明自詡是個技術派的投資人,他說他的投資方式就是以大盤的型態與重要的均線作為依據,如果站上重要的支撐點並能收上季線,他就會進場作多,進場後個股跌破月線就會出場。
日期:2013-10-09
上週五(6/7)成交869億,大盤僅微幅下跌0.94點,然而下跌的家數卻高達563家,而之前明顯強於上市的上櫃指數,卻在週五下殺1.31點,跌幅超過1%。大盤下跌家數多,而下跌點數少,先前強勢的上櫃市場又弱於弱勢的上市市場,這當中到底市場的心態到底為何呢?
日期:2013-10-09
最近股市下跌,有些朋友反應明知道行情要下跌,但不甘心把虧損的部位砍出場,或是明明看見要跌,但不敢進場放空。這些朋友都不曉得怎麼解釋這種「明明知道,但是做不到」的狀況。
日期:2013-10-09
他們在進場前好努力的在尋找不要犯錯的規則,嚴厲地要求自己不斷學習、努力成長。到了進場以後,之前的努力,反而變成心理的負擔,對於損益更患得患失,乃至於小賺就跑、大賠就抱,最後還是沒能賺錢。
日期:2013-10-09
認知心理學家Kahneman以心理學實驗來研究經濟行為,獲得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Kahneman與其研究夥伴Tversky提出了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在這個理論中指出,人們並不是理性的進行經濟行為,而是存在許多的心理偏誤,而心理偏誤的研究也成為財務行為學的重點。隨後Shefrin與Statman兩人延伸了展望理論,發現人們為了避免後悔,很快地把獲利的股票賣掉(即便它還有機會再漲),同時繼續抱著虧損的股票不放(即使它可能會繼續大跌)。這種投資人的心理偏誤,就是有名的「處分效果」。
日期:2013-10-09
投資市場裡有人喜歡做短,覺得短線交易速戰速決比較乾脆;也有人則喜歡長抱,認為投資是長期的事。事實上這兩種交易背後都有其邏輯以及適合的個性與能力。
日期:201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