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面對震災或風災,台、日兩國都有相對豐富的經驗,而當兩國防災專家聚在一起,又會激盪出怎麼樣的火花?9月30日,台日民間組織日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GRIPS)、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TAEF)等,共同主辦「台日防災論壇」,席間,除了日方代表深入探討東日本大地震10年軌跡及省思,兩國專家也針對彼此防災經驗、科技應用等,進行深度交流。
日期:2021-09-30
某一次面試軟體工程師的職位,面試官問我「誰是妳的role model?」我想了一下,有點猶豫地說:「我沒有真正想過這個問題,但我剛剛腦中直覺閃過我媽媽。」
日期:2021-09-03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1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日期:2021-08-16
「第九屆資誠永續種子營」於2021年7月26日至30日登場,因應疫情,首次採用線上方式舉辦五天密集的營隊活動,與來自全台近230位大專院校學生中脫穎而出的96位學員一起線上共學,玩出永續影響力。此次活動由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主辦,邀請中華電信、星展銀行(台灣)與微電能源等企業,以及策略夥伴、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的共襄盛舉,並邀請到多位重量級業師親授學員最新永續發展與影響力投資、衡量及管理趨勢,更透過簡報競賽發揮創客精神,一同與企業腦力激盪永續議題解方。
日期:2021-08-09
叭、叭!響亮的喇叭聲,宣示著由台東前往高雄的金馬號即將啟程,3個小時的路程,載著的不只出外人,還有當年僅16歲的崧騰企業董事長張俊雲。「我家是台東初鹿後山的人,一般如果國中畢業就是當學徒,但父親要我升學。」張俊雲回憶,當時家裡窮,爸爸張明為了讓孩子讀書,不惜每年賣1頭牛。
日期:2021-08-04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07-18
今年4月2日發生的太魯閣事故,讓不少家庭心碎,事故發生至今已逾3個月,為了讓家屬早日走出傷痛、免除冗長訴訟程序並儘速回歸正常生活,交通部長王國材責成臺鐵局,以對家屬最有利的方式規劃補(賠)償方案,截至目前已有近半數罹難者家屬同意簽署,同時完成7大項具體改善措施。
日期:2021-07-10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臺灣事實查核中心胡元輝教授提出寶貴見解,從事實查核看假訊息的民主挑戰。
日期: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