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知名度、高社會信任度的兒福聯盟,近日因北市1歲多男童遭聯盟轉介的保母非人道虐待而猝逝,引發社會民眾質疑,兒福聯盟總資產高達45.9億之多,是否拿錢不辦事、社工探訪的過程到底哪個環節有問題。周二(3/12)上午檢方指揮警方搜索兒盟辦公室,帶回該名陳姓社工釐清是否涉及訪視幼兒照護紀錄不實、涉及偽造文書問題改列被告,依過失致死、偽造文書罪嫌,上銬移送地檢署複訊。兒福聯盟董事長林志嘉及執行長白麗芳下午2點半召開記者會,親上火線回應,對於社工是否有疏失,林志嘉說已要求這位社工人員,要勇敢面對社會、配合司法調查。至於被質疑兒福拿了錢不辦事,林志嘉說那是4年前的事情,現在的支出和收入,支出都已經大於收入,現在都已經改進了。
日期:2024-03-12
北市一名1歲多的男童,去年9月經新北社會局以及兒福聯盟轉介劉姓保母姊妹照顧,卻遭非人虐待、短短3個月不到,12月男童驟逝,目前全案交台北地檢署持續偵辦中。兒福聯盟靠著高知名度、社會信任度,民眾捐款狀況穩定,從公開資訊顯示,截至111年兒福聯盟總資產高達45.9億之多,不少人質疑,兒福聯盟是全國最大兒童福利機構,真的沒辦法接受可能因為社工訪視流程上的瑕疵或輕忽,造成的重大悲劇。如何補這塊破網?現行規定針對第1次送到該保母處的孩子,地方政府須在30天內完成訪視,保母不得拒絕,否則將依兒少權法逕行開罰。除此之外,1年會進行至少4次訪視,收托1年以上,每年訪視2次,但提供全日、夜間托育服務等特定條件,每年訪視4次。此外得視托育人員收托情形,增加訪視次數。衛福部表示,除將要求事發地社會局落實視訪規定外,未來將從強化保母管理作法下手,初步評估對於2歲以下、還不會表達的送托孩子,增加訪視密度。
日期:2024-03-12
新北市一名1歲多的男童,經社會局和兒福聯盟轉介給劉姓保母姊妹照顧,去年12月男童突然身亡,生前疑似遭到兩人凌虐,全案台北地檢署持續偵辦中。由於劉姓保母為「兒福聯盟」簽約的保母,讓兒福聯盟遭炎上,網友灌爆臉書質疑「真的愛孩子嗎?」對此,兒盟表示,深感震驚和遺憾,並向受害者及家屬表達最深切的哀悼、歉意與慰問。
日期:2024-03-12
打著「○到六歲國家養」口號,政府近年著力提高幼托服務量、廣發托育補助,以減輕家庭負擔。 然而,托育服務資源端規畫不完善、未正視人力短缺問題,早已讓幼托人員陷入嚴重消耗的困境。
日期:2024-01-31
人蛇集團以高薪、優渥福利,誘騙台灣青少年赴東南亞淘金,懷抱淘金夢的無知少年,最終淪為跨國詐騙集團的打手,稍有不從,輕則凌虐、重則遭強摘器官慘死異鄉。據刑事局統計,至少有4000名台灣人受困,報案失蹤逾120件。如何避免青少年走向一步錯步步錯的悲慘未來?從源頭預防絕對比事後補救更有效。對於長期關注兒少發展的教育類社福機構來說,沒有所謂問題學生,只有被問題環繞的學生,從校園學習、無法適應體制內教育到曾經犯錯的更生青年,唯有不放棄的教育與愛,能幫助他們建立自信與自尊,找到翻轉未來的各種可能。
日期:2024-01-18
「難道社工不需要熱忱嗎?專業是冰冷的嗎?」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在這次立委選舉中,被民進黨徵召為不分區立委的第一名,受到不少關注。為兒童安全奔走逾30年、個性低調的她坦言,當她聽到同仁討論「不知道有生之年可否看到某件事改變」時,心中很受衝擊,「好,我決定走進去看看,能否透過立委工作,實現我們的理想。」總是站在一線奮戰的她明瞭,當手上沒有握權力,能夠改變得很少,若能透過修法,可以幫助更多人。當上立委後,林月琴將積極推動建立「事故傷害資料庫」,「只有了解事故如何造成,才有能力去做安全預防,我們為這件事努力了很久,這才是源頭。」在台少盟擔任理事長的她,持續關心逆境少年,支持他們的就業、就學。「自殺的孩子越來越多,我很支持賴主席提出來的政策,兒童心理健康服務要延到小學,不是現在的國中、高中,到這時候都已經來不及了。」她也很關注18歲公民權,「我會利用這4年任期再度提出來。」
日期:2023-11-30
住在採光佳、通風好的房子,還能用上節電效益好的新家電,對窮人來說奢侈,無疑是難以擁有的權益。住不起、用不起看起來是社會議題,但其實與淨零、能源息息相關。
日期:2023-11-24
兒福聯盟發布「2023台灣兒少營養午餐調查報告」,以問卷方式調查,發現8成國中生午餐吃不飽還留下剩菜廚餘,普遍認為學校提供的營養午餐不好吃。大享食育協會秘書長黃嘉琳表示,相較於日本於1954年、南韓於1981年就有營養午餐的專法,台灣卻沒有專門法規保障孩子營養午餐的健康;同時發現台灣的孩子相較日韓,出現較胖、矮、蛀牙多、視力差等狀況,認為是缺乏營養午餐專法所致。
日期:2023-09-12
教育部日前公告校園霸凌防制準則修正草案,多個兒權團體及立委今召開記者會,認為部版草案「重調查、輕輔導」,儘管肯定教育部將霸凌定義擴大認定,新增一次性肢體暴力等條文,卻也暗藏諸如「超出一般社會通念」、「情節重大」、「非有正當理由」等模糊文字,恐怕是越改越模糊,甚至讓校園淪爲法院,呼籲應召開公聽會凝聚社會共識。
日期:2023-08-29
(今周刊1392)青少年自殺情況嚴重,學校扮演關鍵守門人,但校內輔導機制失能,心理健康問題難解決,自殺率屢創新高,誰來保護我們的孩子?
日期: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