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兒童連假就要到來了,只是,台灣新生兒已連續9年負成長,出生率連年下降,年輕族群寧可「不婚不生、快樂一生」。對於步入育兒階段的上班族而言,壓力到底有多大?調查發現,單身、頂客族群的生活品質,自評為82.1分,為人父母的上班族,對於生活品質的分數自評僅73.3分,是什麼壓縮他們的幸福感呢?根據人力銀行統計,僅有28%的上班族認為,自己還有餘裕存錢或投資,另外則有18.5%的上班族,得向外借貸或倚賴家人支援,才能勉強過活。有半數上班族為了省錢,會選擇減少購買3C、精品,或是使用較便宜的生活品牌。
日期:2025-04-02
編按:本書作者王者在媽媽的鼓勵和支持下,小學6年級就用手機買股票,成了家中的股票操盤手。在王者國三時,他就把15年來所累積的紅包,開始進場買賣自己的股票,同年齡的孩子忙著追星、動漫和玩遊戲,王者已經在投資市場裡,跟著世界經濟趨勢同步感受興衰。很多人會問孩子年紀這麼小,他會搞懂什麼是股市投資嗎?進場不會闖禍嗎?王者媽媽認為:「王者喜歡投資,我怎麼可以阻止?」初期她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只是個小孩,學習任何東西,一開始總是要繳學費,後來開始學習選擇權和當沖,這是她從沒碰過的領域,一開始會覺得很恐怖。她會了解兒子的理財進度、投資狀況,並告訴兒子,可以出小差錯,不可以出大差錯,投資的風險要設定在能夠承擔的範圍之內。沒想到的是,母子這段對話,勾起的不是王者的興趣,而是他的野心。王者熱愛投資、資產配置,還沒出社會就存到一桶金。
日期:2025-04-01
停火不到兩個月,以色列又對加薩發動空襲造成嚴重傷亡;巴勒斯坦籍奧斯卡紀錄片導演,遭擄走毆打;遭美軍痛擊的葉門胡賽組織仍不斷發動反擊,以加薩走廊為中心的中東,緊張情勢正持續向外蔓延。
日期:2025-04-01
共軍週二(4/1)宣布對台進行海陸空軍、火箭軍的軍事演習,丘衛邦、余宗基、于北辰等退將與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召開記者會,呼籲罷免舔共、親共的立委。前國防部軍事發言人余宗基表示,中國第一次宣布使用陸海空、火箭軍聯合演習,簡直是要用武力方式,迫使台灣老百姓投降。他呼籲所有退役將領,要有大是大非,透過罷免把親中勢力從國會清除,才能確保台灣自由民主。高齡87歲的退役陸軍少將丘衛邦、前國防部計畫處長激動說,台北市議員問台北市長蔣萬安,哪個國家消滅中華民國,蔣萬安講不出來,現在國民黨已經是共產黨的走狗,全台灣應該要不分黨派團結起來,捍衛中華民國,將目前立法院親共、舔共立委都罷免。前國民黨立委吳梓也拄著助行器到現場,他過去曾擔任立法院預算委員會召委五年,認為這次朝野總預算、國會擴權案「確實有可議之處」,因此決定支持罷免行動,希望能真正帶給台灣人民重新思考,真正遵守民主法治的社會。曾任戰鬥機飛行員,兒子分別就讀美國維吉尼亞軍校、美國西點軍校的「台灣鷹爸」機師徐柏岳說,他的兩個孩子都說,願意為台灣犧牲,為國捐軀,希望五、六年級生可以為了孩子而覺醒、站出來,「軍校是要讓我們有正直的性格,如果國家有危難,卻繼續選擇親共,是可恥的記號」。
日期:2025-04-01
宏碁共同創辦人邰中和已七十四歲,但仍持續創業、把矽谷技術帶回來,希望在台建立AI軟體生態圈。這延續近五十年的使命感,讓他不斷站上科技革新巨浪,希望世界看見台灣產業有比肩國際的實力。
日期:2025-04-01
華盛頓郵報29日報導,美國國防部一份對內機密備忘錄顯示,防長赫塞斯已重新調整軍事戰略,將嚇阻中國大陸奪取台灣與強化美國本土防衛列為最優先目標,對台灣主要採取「拒止防衛」戰略以及施壓台灣加強國防支出,並且在歐洲和其他地區減少相對資源投入。
日期:2025-03-30
緬甸3/28日發生規模8.2強震,截至目前,官方統計傷亡人數來到1644人死亡、逾3400人受傷。而鄰國也受重創,遠在千里之外的泰國曼谷1棟在興建中的大樓倒塌,造成至少5人死亡,逾百人受困。在這場災難中有人逃過一劫,卻得忍受與親人天人永隔的悲痛。有名男子握著埋在瓦礫推中,已然斷氣的母親的手向她告別,男子向母親保證不會做讓母親擔心的事。此外,另一名來自曼德勒的居民試圖救出被困在倒塌清真寺中的人,他表示「我親手救出了4人。但其中3人已經沒有生命跡象,另一人則在我懷裡斷氣」。
日期:2025-03-30
緬甸昨天發生芮氏規模8.2強震,鄰國泰國曼谷一棟興建中的高樓倒塌。曼谷距離震央緬甸實皆省1000公里,為何會有如此大的災害?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關鍵在長周期的地震波。
日期:2025-03-30
當年她想買房子時,老公家族的人都罵她不自量力,但阿姨堅持,她辛苦賺的錢,她要自己決定用途。阿姨用苦盡甘來的驕傲說:當年大嫂瞧不起我,嫌我土氣,捨不得花錢買衣服,專揀人家剩的,但現在她比我蒼老多了,天天發愁兒子沒房。因為她聽了婆婆的話,現在一間房都沒有…
日期:2025-03-28
告訴我,你是「年輕」還是「年老」?這是一個陷阱題,所謂的「老」是相對的概念,要看你是在跟誰比,目前處於何種情況而定。但就社會群體而言,一般人總愛將人分成兩邊。現在,我們該改變集體對於老化的說詞,放棄年老與年輕的二元論。人並非只能分成「年輕」或「年老」,我們是介乎兩者之間,取決於當下的情境。社會大眾都認定年輕人絕對會比年長的那個人更好、更健康、更快樂,而且更成功;這是大家都默認的事實。但一味迷戀青春的結果,是讓大家以為年老比不上年輕,因而無從享受愉快的晚年。
日期: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