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先進技術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先進技術共有252項結果
政治社會

除了晶片,更重要的是人才

為振興半導體產業,美國力推競爭法案,包括注入至少500億美元,台灣要如何持續掌握供應鏈核心技術與其整合,人才最關鍵。

日期:2022-05-04

科技

90歲張忠謀開金口:美國做半導體比台灣貴50%! 華府拚本土晶圓生產「超浪費,是白忙一場」 因為台積美西8吋廠教訓太慘痛

現年90歲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本周二(19日)在一場華府智庫的podcast訪談中表示,美國一直想要擴大本土半導體生產,但既沒有製造人才、成本又高,若執意這樣做將是「非常浪費、超昂貴的作法,會白忙一場」。他指出,台積電在奧勒岡州成立25年的八吋晶圓廠,就有25年的數據足以證明,美國想要擴大國產半導體生產不切實際,因為製造同樣產品,美國的成本「比在台灣生產高出50%!」張忠謀認為,美國半導體產業經歷1970~1980年代的大變遷後,到今天已經沒有足夠的製造人才來投入本土半導體生產,但「美國有全世界最棒的設計人才」,所以製造端流到亞洲不見得是壞事。

日期:2022-04-21

科技

走一趟鋰電池的前世今生

鋰離子電池商業化迄今30年,每年數以億計的手機、筆電等3C產品,加上電動車、綠能儲能等新興需求,推升鋰電池市場爆炸性成長。而鋰電池從材料、電池芯到電池組,進入各式產品,到功成身退的汰役電池降階使用,或報廢萃出有價材料,「從搖籃到搖籃」的循環經濟價值鏈,有機會成為下世代含金量最高的明星產業。

日期:2022-04-19

健康

發展新兒科世代,一條龍照護孕育健康新生命

想要孕育自己的寶寶,是每對夫妻的期待與夢想,然而現代人晚婚已成趨勢,不孕的比例年年攀升,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每七對夫妻,就有一對不孕,為了圓一個夢,使得人工生殖治療需求激增。

日期:2022-03-31

台股

長榮、國巨後…友達跟風現金減資!今年每股配1元現金股息、減資退2元... 「至少有這3大好處」

友達(2409)周一(3/28)下午舉行重大訊息記者會宣布現金減資及股利政策,2022年將配發288.2億元,每股配發1元現金股利、減資每股退還2元,合計每股配發3元,先配發現金股利後再減資,主要是考量對股東稅負有利。這是近期繼長榮、國巨之後,大公司跟進減資再一例!市場對於友達這動作是否買單,還有待關注。

日期:2022-03-28

國際總經

傳台積電美國進度大delay! 新廠裝機延後六個月至明年Q1 原因「這三個」

日本經濟新聞引述多位消息人士的說法報導,台積電(2330)美國亞利桑納州建廠進度延後了3~6個月,台積告知供應商把預定裝機時程從今年9月延後至明年2月或3月。原因主要是美國勞動力短缺、美國本土疫情變化,加上需要申請多種建築執照的流程繁瑣。若真如此,這可能打破了台積電向來引以為傲的精確擴產時程,也就是從新廠破土到投產大約兩年。

日期:2022-02-15

科技

北大研究報告:中美科技脫鉤導致兩敗俱傷,中國損失比美國大,科技業恐陷瓶頸

美方在晶片及其製造設備、人工智慧等關鍵技術和產品上形成與中國脫鉤共識,掛鉤則基本限定在低技術和低附加值的產業上。

日期:2022-02-04

台股

台積電法說數字太勁爆! 分析師寫「全場都跪著聽」 資本支出、長期毛利率皆超預期 魏哲家還霸氣回了「這句話」

台積電(2330)在今(13)日舉行的2021年第四季法人說明會,發表了震驚市場的2021年財報及2022年多項預估數據,其中最受市場矚目的今年資本支出竟高達400~440億美元,足足比2021年的300億美元,高出33~46%。即使以400億美元來看,不僅高出金融市場一般預估的360億美元左右,也遠高於知名半導體業分析師陸行之上周提到的350~400億美元。不僅如此,繼2021年第四季拿出52.7%的毛利率後,台積電今天樂觀估計,長期毛利率可以達到53%以上,高於先前預估的50%以上。由於台積電今天發表的年度資本支出及市場展望樂觀到破表,完全粉碎先前業界預期,甚至有券商分析師下午在法說會速記上寫道,「所有數字都beat consensus(超出市場共識),全場都跪著聽」。

日期:2022-01-13

學員個股健檢、飆股推薦

2022 1W1黑馬股推薦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1-01

每週一檔精選個股

【麥克連】20211205精選個股:受惠於產業進入Super cycle,2022年獲利將大幅增長一倍以上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