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機構與研究機構紛紛對2023年全球經濟與資本市場進行預期,看好、看壞、或看不好不壞的各種版本都有,我們不想妄加猜測或押寶。不過,我們還是對明年經濟提出三種情境分析,並提出因應之道。
日期:2022-12-05
中國有關當局在昨日針對防疫政策的召開記者會,金融市場普遍以中國將對清零政策逐漸鬆綁解讀之,導致中港股市昨日下午盤急漲。從上周末以來,中國各地爆發的反封控示威造成的緊張氣氛表面上雖有所舒解,但是,我們建議,現階段對中國政治與經濟的風險仍不能掉以輕心。
日期:2022-11-30
讓2022年全球股市牛轉熊市最大的原因就是通貨膨脹,俄烏戰爭基本上也可視為是通膨膨脹問題的一環。那麼,2023年通膨惡靈到底會持續作怪,還是會退散,當然就是資本市場(股市與債市)的一個最重要變數。
日期:2022-11-25
《身權法》修法程序即將啟動,在草案三讀之前,依然還有「補救」機會。包括立法委員、行政機關,都應正視身障團體的真正需求,將其納入法規。
日期:2022-11-23
今周刊與新光醫院今(11/18)日攜手舉辦【擁抱熟齡Ⅱ長壽新人生】健康講座,跨海邀請日本「木下川吾亦紅」施設長岩田尚明與建築師村田行庸,分享日本如何將廢棄學校改建為養老村的經驗,在私校紛喊退場的今天,提供台灣一些另類思考。
日期:2022-11-18
新北市汐止區的大同路旁,頂樓加蓋的鐵皮屋隨處可見,一棟棟紅磚瓦牆的中古公寓成排並列;走上階梯,機器俐落的裁切聲響由遠而近,一家專注於加工製造的台灣典型中小企業畫面浮現眼前。它,是資本額僅6千萬新台幣、員工數不到200人,主營各類線材研發與製造的新呈工業。
日期:2022-11-16
談到「淨零轉型」四個字,不少熟悉國際資本市場趨勢的投資人,或許直覺想到的,是蘋果、微軟、台積電,是在各國具一定規模與影響力的大型企業。但,過去一年,這個曾經被視為相對「高大上」的字眼,開始進入了台灣中小企業的視野,甚至,已衝擊到不少企業的營運日常。面對來勢洶洶的淨零壓力,台灣中小企業真的準備好了嗎?《今周刊》的獨家調查將告訴你答案。
日期:2022-11-16
據統計,臺灣人每年平均產生96公斤的廚餘,位居亞洲國家之冠,成為「浪費食物」大國,許多食物在成為廚餘前,明明仍在賞味期內,卻因為離期限過近又賣不完,最後只能落得銷毀一途。惜食平台Tasteme創辦人葉柏軍看到問題,對他而言這些「剩食」不該只是無謂浪費,而應該成為可食用的「良食」,甚至能幫助到無力負擔過多食物費用的那群人,透過再次利用、減少資源浪費。
日期:2022-11-10
根據韓國統計廳與教育部的共同調查,2015 年補習費總額逼近18 兆韓元(約新台幣4,500 億元),韓國開發研究院(KDI)再次分析的結果顯示,補習費早已遠遠超過30 兆韓元(約新台幣7,500 億元)。明明就有公立教育,個人額外負擔的年度教育費卻高達數十兆韓元。
日期:202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