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優勢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優勢共有9119項結果
理財

照料全癱家人,不努力就只能睡公園...50歲北漂族的告白:現在年輕人不懂,那種沒後路的絕望感

「現在這時機,很多年輕人都跟我訴苦,沒機會翻身,你認為最大關鍵是什麼?是低薪嗎?」

日期:2021-03-30

保險

「到了40歲還沒有買保險,會很危險?」一場同學會讓他驚覺:只有勞健保的人生有多可怕

在今天平均每人手中有2至3張保單的台灣社會,絕大多數人有正確的保險觀念,以確保自己萬一生病或是遭遇意外,甚至失去自理生活的能力時,來得及因應,不至於手足無措!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這樣想,有不少人從經濟利益的考量出發,認為買保險不見得一定會用得到且每年固定的保費支出也是相當可觀……,日前就有網友(原PO)在社群網站表示,自己已經40歲了,除了基本的勞保、健保外,沒有額外再買其他的商業保險……;針對此一話題,引發其他網友熱烈討論,提出質疑:「到了40歲還沒有買保險,會很危險?」答案絕對是肯定的!本周小花平台將引用該名網友的故事,由專業保險顧問提出不同看法和中肯建議。

日期:2021-03-30

科技線上

台積電股價一度收復600元! 英特爾宣戰有何影響,護國神山「這樣解釋」

在英特爾表明將重啟晶圓代工服務後,台積電(2330)一度跌破季線,但市場在經過幾天消化此消息後,資金再度回籠。受台積電ADR上漲逾5%的激勵,台積電今(29)日早盤一度重回600元大關,並收復季線與月線。

日期:2021-03-29

國際總經

長榮貨輪何時脫困? 仍是本周市場焦點 陶冬:卡愈久這兩個衝擊愈大

上周發生了兩件大事,首先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在國會聽證時表明,拜登政府正在準備推出巨額的財政刺激方案,並直言可能需要加稅。隨後一艘貨櫃超級巨輪在蘇伊士運河出口處擱淺,早期的幾次清理活動失敗。美國的3兆美元(紓困)觸發了股市債市不同的反應,股市看好經濟復甦,再通膨故事帶來舊經濟股的反彈;債市擔憂財政赤字和通貨膨脹,七年期(美國)公債拍賣又顯疲態,長端美國公債殖利率再次上行。總體而言,市場繼續朝著reflation(再通膨)方向進行交易,S&P 500 VIX指數回落到19以下。

日期:2021-03-28

科技線上

「我從沒想過還可以蓋這個廠」 力積電黃崇仁估缺貨到明年底,喊半導體製造離不開台灣

經歷全球金融風暴、DRAM產業大洗牌,甚至一度背負1200億元鉅債,力積電在今(25)日舉行12吋晶圓廠的動土典禮。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感慨地說,「我從來沒想過還可以蓋這個廠,而且是需要蓋這個廠、非蓋不可」。

日期:2021-03-25

科技線上

英特爾想和台積電對幹?這3組數字證明 護國神山的武功,美國對手短期內學不來

英特爾(Intel)新任執行長蓋爾辛格(Pat Gelsinger)日前宣布,將斥資2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打造兩座晶圓廠,盼建立世界一流的晶圓代工業務。對此,知名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陸行之形容,蓋爾辛格的言論,猶如「要跟台積電對幹」。

日期:2021-03-25

科技線上

台積電30年磨技術 張忠謀一句話 揭英特爾跨晶圓代工下場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近來股價下挫,甚至在美國半導體巨頭英特爾宣布重回晶圓代工業務,將投入2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設2座晶圓廠,甚至打算專門設立與客戶定制化需求的部門,並聲稱7奈米製程將採用EUV微影技術,將英特爾推向IDM 2.0。然而,純晶圓代工領域,台積電市占率高達56%,穩居龍頭寶座,市場目前半導體極缺,英特爾想分一杯羹也是不無道理,但從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當年一句話來看,想在晶圓代工市場取得成功,絕非能一蹴可成。

日期:2021-03-25

台股

你賭Intel?或押寶台積電? 謝金河:力積電黃崇仁點出台美工程師的差異

目擊台積電南科大興土木!昨天報載Intel斥資200億美元,將在亞利桑納州興建兩座晶圓廠,台積電adr股價一度下挫5美元以上,台股也在台積電領跌下,下殺逾百點。

日期:2021-03-25

燕子幸福城

臺中用心堅持 中捷安全運行

紐約、倫敦、巴黎、東京等全球指標城市都擁有軌道交通運輸,臺中市也將進入捷運新時代!在市府團隊與專家學者的嚴密把關下,中部地區第一條捷運「臺中捷運綠線」串連臺鐵、高鐵,便利交通路網帶動軌道經濟發展,啟動綠色低碳交通,積極實現「富市臺中,新好生活」的城市願景。

日期:2021-03-25

科技

創能加值x產學共育 雙箭齊發 智慧電子學院建聯盟搭平台 優化臺灣半導體人才質量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根本,尤其對於已位居全球戰略競爭制高點的臺灣半導體來說,人才的質與量,牽繫著未來成長動能,因此為了協助臺灣半導體培育並累積足夠的人才資本,不斷提升專業技術以及加速推動數位轉型,經濟部工業局智慧電子學院多年來扮演關鍵角色,透過串聯產官學研資源、深化國內外技術合作、建立良好培訓及媒合循環模式等多元策略,支持產業完善人才養成計畫及運作機制,厚植創新升級沃土。

日期: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