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近海周三(4/3)上午發生規模7.2地震,後續餘震不斷,台北捷運上午全線車站停駛約40至60分鐘,桃園機場捷運因應地震,全線一度暫時停駛。此外,蘇花公路、中橫公路、台11線35.5k等道路皆傳出有發生山崩的情形阻斷,目前無法通行。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往花東的鐵公路全部中斷了,現在正在調度海運接駁。而台鐵預計宜蘭-鳳林間西正線,今日24時完成單線搶通,明(4/4)首班車起恢復單線運轉;東正線預計明日中午12時完成搶通。總統蔡英文晚間透過臉書,分享一張攸關花蓮臨時疏運措施的圖卡,希望大家能一起分享圖卡,給有需要的國人知道。至於新北環狀線受地震影響,一度全線停駛,並於中和高架路段發生位移狀況。經搶修及列車測試後,預計於17:00開始運行「板橋站至產業園區站」,採單線雙向方式運行,班距為16分鐘。根據地震專家指出,釋放能量的威力約32顆原子彈。這起地震也造成許多災情,由於正值清明連假返鄉,是否會有所影響?《今周刊》帶您一次了解。
日期:2024-04-03
蘋果已乘黃鶴去美國華爾街日報最近把去年股價表現突出,今年欲振乏力的三家公司,從科技七雄中剔除,只留下微軟,Amazon,Meta,及Nvidia。今年股價下跌逾30%的Tesla優先被除名,這還包括天王巨星蘋果,及Google。
日期:2024-04-03
電子支付市場競爭激烈,LINE Pay也正為申請電支執照做準備。當玩家陸續加入,補貼策略又失效,台灣業者如何站穩腳步、突破重圍?
日期:2024-04-02
(今周刊1424)減碳是長期趨勢,從歐洲、美國到亞洲的開發中國家,強制性碳定價皆是淨零轉型的要素,台灣碳費今年也順應國際趨勢隨之上路。對於部分產業或企業來說,碳費是不可避免的成本,必然會衝擊實際上的獲利;相反地,部分具有減碳或永續概念的產業,在碳權計費的時代,也會帶來利多。
日期:2024-04-02
(今周刊1424)「政府應該要把評估結果先告訴我們,到底影響多大?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的喊價,這實在不是一個現代化國家應該要有的作法⋯⋯。」接受《今周刊》視訊專訪時,李堅明輕嘆了一口氣。
日期:2024-04-02
在後疫情時代,通訊心理諮商需求浮現,衛福部卻明令未成年及精神官能症患者禁用。這項限制為何會被專家學者視為干預專業,與實務需求反其道而行?法規又有哪些疑義?
日期:2024-04-02
3月26日,香港網媒「香港○一」創辦人、南海控股主席于品海被香港高等法院頒令破產。這位曾在兩岸三地媒體界名噪一時的港商,5年前一度標下台北西區地標「雙子星」開發案,最後經濟部投審會攔腰擋下;回頭看,投審會最後關頭的及時出手攔阻,避免了雙子星恐淪爛尾樓的命運。
日期:2024-04-02
「全民健保」是強制性的社會保險,凡是在台設有戶籍的民眾,以及擁有居留證居住在台灣的外國人,無論年齡、有工作或沒工作,依法都要參與全民健保。不過近日有民眾投訴,表示因工作中斷,轉而依附有工作的女兒投保,但他進入新公司之後,之前的健保卻未轉出,仍持續扣費。該民眾後來致電健保署,竟被告知必須主動申請退費,批評此舉根本擾民。
日期:2024-04-01
日本小林製藥「紅麴保健品」引發食安風暴,釀成5死、逾百人住院,小林製藥從收到通報到實際回收產品,竟花上超過2個月時間,遭砲轟反應太慢。日本資深記者揭露,小林事件曝露出日本企業長期陋習,執著於「查明事實和原因」,對問題產品回收不斷拖延,最終釀成更嚴重的後果。
日期:202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