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優先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優先共有4803項結果
台股

近10年除了股價漲,連股息也漲50%!一表算給你看:為何0050真的不用等低點再來買

今天看了椪柑她爸的訪問,大叔覺得主持人提出的一個問題應該可以碎碎念一下,那就是:為什麼指數化投資不需用停損停利?。很多主動投資人就算使用了指數型ETF,因為沒有搞懂市值加權型ETF的優勢,所以還是會被自己的人性給影響,他們甚至還會說:沒有人可以抱住股票那麼久的。並且認為投資就是要持續買賣,這才是真實人生的投資方式。這從頭到尾都是投資行為偏差,就大叔目前所能想到的,指數化投資不需要停損停利有幾個理由與條件...

日期:2021-12-21

政治社會

臺北市政府培力社會企業 打造宜居永續城市

2050年淨零碳排已成全球永續共識,當全球碳關稅上路在即,臺灣如何在永續賽局中搶奪先機?臺北市政府近年陸續頒布《循環經濟政策白皮書》,瞄準智慧零碳建築、提升綠運輸、運具電動化、再生能源建置、投資綠色新創產業、推動低碳永續採購6大策略,培力新創社會企業,攜手企業共尋解方,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3大議題上取得平衡,打造宜居永續城市的終極目標。

日期:2021-12-21

政治社會

第三劑本周五全面開打!陳時中:BNT、莫德納,再納入高端「沒有AZ因效果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0)日宣布,第三劑開放18歲以上,已完成新冠疫苗兩劑滿5個月以上民眾接種,開放廠牌包含莫德納、BNT、高端都可以自由選擇,並宣布第二劑全面開放混打疫苗,預計將從12月24日開始實施。

日期:2021-12-20

暖神投資組

【黃豐凱】20211218 pp大數據周報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12-20

政治社會

公投未過,郭台銘「明年一定缺電」!公投後供電令人憂心?台電回應了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今(19)日與妻子曾馨瑩現身三峽愛物園祭拜先妻林淑如之後,對於前一天公投結果,他特別針對核四議題表達看法。郭台銘認為人民的公投表達就是最高意識,然而有一點他要特別提醒,這次公投有兩個是能源問題,而今兩項都以不同意結果作收,「有一點,我幾乎可以確定的是,明年是一定缺電,大家要有心理準備。」郭台銘表示,工業也會缺電,家庭也會缺電,既然大家都做了決定,大家對於將來缺電就不要埋怨,要對缺電做出應有的準備。對此,台電下午也迅速回應,將會努力確保穩定供電。

日期:2021-12-19

房地產

央行第四波打炒房 打不到口袋深的大咖投資客 專家:「這個現象」不除,建商還是虛胖

台灣房價持續推高,政府自去年底連續推出三波打炒房限貸政策,成果仍相當有限。中央銀行昨(16日)召開第4季理監事會議,一如市場預期:再祭第四波房市信用管制措施。吉家網董事長暨房仲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直言,限貸政策一點一點慢慢限縮,如擠牙膏的策略「只打到心理,卻打不到骨裡」,效果將會相當有限。

日期:2021-12-17

台股

聰明投資關鍵「選對產業」 張捷傳授2技巧教你穩穩賺

股票投資關鍵在於選股,綽號「產業隊長」的張捷,強調選對股之前,必須先「選對產業」。面對金融市場瞬息萬變,各產業琳瑯滿目,不過張捷靠2大技巧挑選產業,擁有掌握飆股超高的命中率,長期以來無往不利,獨家日常生活選股法,更讓他在不到40歲就累積超過3千萬元資產。

日期:2021-12-17

國際總經

可以養「虛擬運動鞋」,還能認證獨一無二的鞋子!Nike的新獲利模式,將帶動台灣供應商更上層樓?

隨著越南工廠恢復生產,耐吉(Nike)的股價開始逐漸向上,並來到高檔,強度不輸給高科技股。2021年即將結束,但疫情和紛爭的年代,提供我們在投資上什麼新的體會?

日期:2021-12-16

國際總經

耗時4年紀錄福島核災!義大利紀錄片導演:核電最大的風險是人

12月18日「重返核四」公投將至,正反論戰持續延燒,網路上也再次流傳2015年紀錄片《福島:一個核的故事》(Fukushima: A Nuclear Story)片段。《今周刊》專訪該紀錄片導演馬提歐.加利亞爾迪(Matteo Gagliardi)分享他在福島的所見所聞,試圖從10年前的福島核災經驗,重新思考核能議題。

日期:2021-12-16

政治社會

低碳化浪潮來襲 傳產龍頭齊拚轉型

全球已有146個國家及歐盟提出淨零排放目標,在今年的世界地球日,臺灣也宣示必須在2050年達成淨零。順應國際減碳浪潮,台電、中油、中鋼等傳產龍頭都已展開布局,短期內將持續建置技術成熟的綠能、實施智慧化能源管理、推動低碳製程;長期則投入氫能、循環經濟及碳捕捉封存利用等技術,由低碳邁向零碳。

日期: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