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台灣出版界熱門的話題之一,莫過於由《被討厭的勇氣》帶起的阿德勒心理學旋風,以及一波阿德勒研究熱。阿德勒是20世紀初期的奧地利心理學家,和佛洛伊德、榮格被譽為「心理學三巨頭」;他的理論是教育界運用最廣泛的心理學。教養方式千百種,父母不免困惑自己的方法到底有沒有效。阿德勒提出每個孩子心中有4個渴求(4C),只要掌握4C原則,就能培養出有歸屬感、有能力、有價值感、有勇氣的孩子。
日期:2018-07-03
求職季,各大公司忙搶人才,但千挑萬選的「菜鳥」,為何不到一年就離職?高薪當然好,但新生代在意自身興趣,更在意第一份工作的競爭力與成長性。
日期:2018-06-28
最近聽剛從德國參展、分享區塊鏈主題的先生分享投資圈的一些事,因有提到中國比特幣首富李孝來,才想到前陣子剛看完他的書《給你10萬,你怎麼做到10億?》,主要也是衝著他解讀史丹佛和矽谷最大創業加速器YC合作的創業課程,提到成為10億美元獨角獸的創業秘密。
日期:2018-06-28
兒子教導我:請認識我在乎的是什麼,請瞭解我的價值觀,請對我有適切的期待,而不是依照你們大人自己以為的順序與標準。你們的價值觀是你們自己的,不是我的。一如你們的期待,也請放回自己的身上。
日期:2018-06-26
放寬標準,放鬆要求,容許自己有那麼一點「不夠好」的部分,允許自己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當要求一百分的世界,變成只要八十分的時候,人生將變得更有趣,也有彈性多了。
日期:2018-06-25
我始終認為「上班」無疑是種折騰。不僅是職場上的人際關係,在工作上面臨的問題也多到快把人壓垮,進公司的每一天就如同一次次的煎熬,你也許會有一樣的感覺。
日期:2018-06-25
不久前我遇見一位在東部的體育老師,與他交流老人健康促進的未來。他的開場白很自然的從「我們資源缺乏…」開始,我說「真是這樣嗎?」他不知道怎樣接下去。
日期:2018-06-22
根據人力銀行調查發現,上班族平均每3.48年轉職一次,而轉職的主要原因以薪資福利、公司制度不佳和個人生涯規畫為3大因素。人資專家建議,想要愈換愈好,最好先自我能力檢視並做生涯規畫,確認自己想要什麼又缺乏什麼,以及自己的優勢與機會在哪裡。唯有如此才能透過換工作,讓自己的職涯更上層樓;若不這麼做,也只是從這個坑換到另一個坑罷了。
日期:2018-06-21
原來,在外籍大學生的眼中,台灣同學的「媽寶指數」明顯偏高。媽寶,來自於父母的過度保護、過度期待,來自一種超載的教養。這樣的失控關愛,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創造力,也讓競爭力因此弱化。在專家眼中,這甚至已是台灣的一項國安問題。
日期:201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