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的誤解、使市場消極以對,最後導致善錢縮手,甚至,下一步即將修法,一步步將台灣的公益基金,推向更孤冷無援的境地…,受傷最重的,是台灣各角落裡,嗷嗷待哺的弱勢團體,這是台灣社會看不見的大問題。因為斷炊的弱勢,發不出求援的聲息,捐贈公益資金的資本家,又被貼上黑標籤,公益善款的斷鏈,再不搶救接續,將會是台灣最後的悲鳴。
日期:2022-08-10
籠罩在高通膨、經濟成長放緩等利空陰霾,全球股市自高點修正20%,技術面進入熊市,許多投資人不禁大喊「我不玩了,把錢還我!」的確大家面對下跌都會恐懼,原因在於虧損與未知,但現在真的是停損出場的時機嗎?從歷史經驗來看可能並非如此,不變的真理是,唯有在熊市中堅持不放棄的投資人,最終才有機會迎來回漲的曙光。
日期:2022-08-09
2020年以來,全球疫情爆發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擾動了全球經濟脈絡,面對疫情、供應鏈阻塞、通膨、升息,投資人對經濟衰退的擔憂,使得今年上半年股、債市罕見出現暴跌雙殺。然而回顧歷史,景氣週期循環始終有其規律,因恐慌而起的下跌,往往也是絕佳進場點,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曾說:「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當影響已經發生,且終將步入尾聲,現在就來檢視危機背後的機會究竟在哪裡。
日期:2022-08-09
經歷了10年多頭行情,尤其是近2年的超級大多頭趨勢,讓投資人信心滿滿。但今年第2季台股大回檔,許多投資人不僅賠掉過去兩年所賺的錢,甚至還倒賠。不如在低檔盤整之際,藉由達人推薦的3本投資經典,檢視自己的投資策略,做好準備再出發。
日期:2022-08-03
今周刊編按:行政院長陳建仁昨日面對立委質詢時表示「核電是綠電」,但要考慮核廢料處理等問題,行政院今(11/1)澄清,核能發電是否被視為綠電,歐盟在認定上有嚴格前提,須先滿足核廢料處置相關規範,然而國內核廢料處理仍未有妥善的終極處置辦法,尚難以將核能認定為永續能源。早在去年八月,《今周刊》在歐盟將核電納入「永續分類」的「綠色投資項目」核能列入歐盟永續經濟分類時,就做過分析報導。核能確實列入歐盟永續經濟分類,但條件嚴苛;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亦指出,再生能源中並不包含核能發電,台灣仍應務實發展再生能源,才是實際之策。
日期:2022-08-03
「不只疫情這隻黑天鵝,我們更要擔心綠天鵝的出現。」華南商業銀行副總經理張炳輝在《今周刊》第六屆新能源國際論壇上提出呼籲,並以銀行業者的角度,講述綠色金融如何加速綠能的推動。
日期:2022-08-02
去年6月,本專欄預測美國升息趨勢明確,建議應該要開始買入美元,現在回顧起來,算是不辜負專欄讀者的支持。今年稍早,在深圳、上海接連封城、A股一瀉千里之際,本專欄提出解封之後,A股會出現反彈修復行情,現在回顧起來,算是不辜負專欄讀者的支持。
日期:2022-08-02
上週股市的震撼彈是南山人壽淨值大跌,居然有可能造成它的大股東潤泰新、潤泰全,和寶成工業面臨下市的風險。南山人壽雖沒上市,但卻影響了三家上市公司。另外,上市公司三商人壽也因投資失利,股價大跌。存金融股,有沒有可能存成骨灰?
日期:2022-08-02
在升息循環啟動、金融市場大跌等雙重壓力下,台灣保險業者在尚未接軌國際、全面採用IFRS 17會計準則前,因為資產與負債評價標準不一致,出現在第二季淨值縮水9375億元的極端情況。然而,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最新一集《老謝看世界》的節目中直言:「南山人壽不會倒啦」。
日期:2022-08-01
勞動基金截至今年5月底,已累計虧損2,311.1億元,加上台股6月份大跌,預估上半年勞動基金虧損恐超過4000億元。
日期:202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