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週,全球金融市場顯著震盪,連帶讓我們長期信任的資產——美國公債,也出現了罕見的波動。看了幾則令人擔憂的新聞之後,我加上了自己觀察債市的心得,整理給大家參考,文章有點長,但很輕鬆閱讀,我相信對債券投資人會很有幫助。根據 Bloomberg報導,美債近期的表現甚至出現與風險資產(如股票、加密貨幣)同步下跌的狀況,這打破了過去「股跌債漲」的避險規律,市場開始質疑:美債是否仍是全球最安全的資產?
日期:2025-04-15
很多人以為債券=長債?還有網友抱長債3年,就遇上2次股債齊跌,覺得失望,好像要買中短債才對?退休理財作家嫺人說明,債券投資至少該知道,債券不等於長債,退休投資也不建議長債,因為長債波動高,連巴菲特都認為長債CP值不高。美國退休投資是中期債,10年債已經是長債,不像台灣流行20+債,嫺人自曝00679B從2022年至今還在虧。
日期:2025-04-13
編按:本書作者澤上篤人在日本投資50多年,擁有「長期投資之神」、「長期投資先驅」的美名。他認為投資要放慢腳步、長期投資「讓錢自己滾錢」,如果只想炒短線賺錢,通常只會在「獲利」與「虧損」之間殺紅眼,也不見得會有好結果。澤上篤人指出,長期持有股票不僅穩定,也更有效率。比起定期存款與定額存款,長期投資的報酬率更高。他就舉例,將10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21萬元)放入年息7%的定存,10年後變成197萬日圓(約合新台幣41萬4100元),20年後增加至387萬日圓(約合新台幣81萬3500元)。拿同樣的資金投資股票,10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21萬元)在10年後變成34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71萬4680元),20年後增加至1152萬日圓(約合新台幣242萬1504元)。對比股票和定存的獲利,10年就差30萬,20年更是差160萬。對此,他強調,選擇以股票長期投資,可透過時間充分發揮複利效果,加快創造財富的速度。
日期:2025-03-26
2024年股市大多頭,原預期降息產生利多的債券市場,卻績效平平。2025年川普一連串經濟措施導致全球局勢不穩,加上美國財務赤字風險浮現,債市布局成為今年一大考題。前澳盛銀行董事Shania(辣媽)認為,2025景氣可能不如前幾年強勢,非投等債與公債的利差預期會擴大,想針對股票市場做對沖避險,建議從美國10年期或20年期以上公債入手。
日期:2025-03-24
川普一句話,台股美股都跟著遭殃,政策朝令夕改、市場動盪不安...資金開始轉往高殖利率族群移動,除了近期發布財報、成績表現亮眼的上市櫃個股,穩穩的配息、可以對沖股票風險的債券ETF,也成了投資人的資金避風港。盤點目前殖利率最高的10檔債券ETF,殖利率都有6%以上水準,前4檔更來到7%以上,最高2檔殖利率更逼近8%,包括00741B(富邦全球非投等債)的7.97%,以及00945B(凱基美國非投等債)的7.9%。
日期:2025-03-17
ETF 00931B你有聽過嗎?掛牌價格親民的00931B,一上市就成為市場的新寵兒。許多人在選擇投資ETF上,往往會以00931B為主要投資目標。但你真的知道00931B值得投資嗎?而其成分股與配息幾次,你有深入了解嗎?想要讓你的投資更精準到位,那就快一起來了解這個獲得許多投資人關注的ETF 00931B吧!
日期:2025-03-12
台灣人鍾愛配息,2024年台股高息ETF的受益人數呈現爆發式的成長!但最近有不少人發現,這些月配高股息ETF配息金額逐漸縮水,投資人還能繼續長抱嗎?柏瑞投信投資策略部經理曾宜淨在《富足今周起》節目分享她的見解,並分享2025年開春新策略。若考慮將投資配置佈局到其他資產,又應該怎麼樣做呢?
日期:2025-03-12
遠百(2903)、群電(6412)與群光(2385)皆已公布2024年財報以及今年股利。我們來檢視一下結果與我們預期的差距,以及審視我們對其2025年獲利期望值有沒有修正的必要。
日期:2025-03-05
近一年來,債券殖利率走勢就像雲霄飛車一樣,忽而大漲、忽而大跌,波動劇烈不輸股票。債市最大變數是川普,課徵關稅,擔心通膨再起,課徵關稅,擔心經濟衰退。究竟哪個風險先來?不管如何,債券與股票一直都是資產配置的好搭檔,持有收息的債券,可以讓你在這個顛簸的市場中得到緩衝。不過,想買進債券,也要選對產品、等待好價位,以下二個重點可參考。
日期:2025-03-04
編按:阿汝娜、周劍銓是一對夫妻,阿汝娜25歲就欠了近4,500萬元的房貸;周劍銓原本是紡織世家第三代,卻因金融危機家道中落,自己也失去在香港高盛銀行的工作。雖然家逢巨變,但夫妻靠著創業,到全球不同市場投資,從正確、專業的投資決定,6年就谷底翻身,從白手起家賺到千萬資產。在北部養育兩個孩子的家庭每月開銷動輒超過10萬元,一位新竹市的雙薪家長分享,包含房貸、兩個就讀公立小學的孩子(未參加安親)、才藝費、孝親費及生活開銷,每月支出至少需13~14萬元,月薪基本上都打死,只能靠分紅及年終存錢。另一位網友則表示,兩個孩子分別就讀小學五年級及幼兒園中班,光是安親、英文及才藝費用就將近1萬元,加上房貸、車貸及孝親費,每月開銷也差不多10萬元,讓很多網友直呼錢不夠用。40歲中年族群通常收入高、開銷大,進來的錢多,出去的錢更多,如果沒有穩定的現金流,常面臨無錢可花的窘境。作者阿汝娜、周劍銓不算房租或其他資產的現金收入,現在每個月能有超過台幣12萬元的被動收入,是怎麼做到的?3個方法用錢賺錢、獲得穩定的現金流。
日期:202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