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加薩熱戰、台海緊繃、東西方冷戰⋯⋯,預告著全球軍備支出的上升。 擁有先進AI和武器的國家,將擴大投資和開發新技術,有機會應用在生活場景中。
日期:2024-06-19
編按:理白小姐Elaine曾經認為,護理師的鐵飯碗工作就是最安全的保障,好好工作和存錢,就能實現人生的美好曲線:結婚、生子、買車、買房、環遊世界⋯⋯然而,現實卻讓美好想像一一破滅。在工作半年後,她漸漸發現,護理師的職涯壽命如同運動員一樣短暫,勢必得吸收不同領域的知識與技能,讓自己不再只有一種選擇。在畢業不到三年後的24 歲,她是如何成功存下人生的第一桶金100 萬元,沒有富爸爸、27歲靠自己年收200萬。
日期:2024-06-12
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週一(5/20)上午宣誓就職,賴清德於就職演說中,以「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台灣」為題,向中國釋出善意。他指出,希望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尊重台灣人民的選擇,拿出誠意,和台灣民選合法的政府,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進行合作,可以先從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台就學開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賴清德也向國人喊話,「我們有追求和平的理想,但不能有幻想。」在中國尚未放棄武力犯台之下,國人應該了解:即使全盤接受中國的主張,放棄主權,中國併吞台灣的企圖並不會消失。面對來自中國的各種威脅滲透,必須展現守護國家的決心,提升全民保家衛國的意識,健全國安法制。賴清德呼籲中國,停止對台灣文攻武嚇,一起和台灣承擔全球的責任,致力於維持台海及區域的和平穩定,確保全球免於戰爭的恐懼。
日期:2024-05-20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1千多天以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持續實施口罩佩戴規定,隨著疫情走向,最終宣告解除。疾管署調整口罩佩戴規範,建議「6大戴口罩時機」,但新冠肺炎未完全消失、如今與人類共存,面對後疫情時代,民眾該如何保護自己?《今周刊》整理相關QA,提供民眾參考。
日期:2024-05-20
第一支從研發到臨床試驗、生產製造,全由國人自製的腸病毒疫苗,於去年取得新藥核准。安特羅採疫苗與試劑並進的策略,將前進東南亞市場。
日期:2024-05-15
國內口罩令全面解除!疾管署周三(5/8)表示,考量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穩定可控,且國際間陸續放寬防治措施,宣布自5月19日起調整醫療(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為「建議」而非「強制」戴口罩場所。在疫情之初,台灣於2020年12月1日就將醫療院所列入第1波必戴口罩的8大類場所之內,如今宣布解除,也讓迄今已經實施1264天的醫院口罩令將正式走入歷史。
日期:2024-05-09
新冠疫苗背後的關鍵推手之一、疫苗研究學者葛拉漢首度訪台,他做了哪些努力,讓新冠疫苗「快又有效」?他又怎麼看高端在疫苗界的角色?
日期:2024-04-17
「新興傳染病是這樣的,你知道它會來,但很難預測是哪一種會來。」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玉成,引用這句在新興傳染病研究圈中常聽到的話,來說明要對抗新興傳染病的困難點在何處。
日期:2024-04-12
當得知家人、朋友罹患麻疹、水痘,甚至愛滋,你的反應是……?知識就是力量,具備醫學知識,及時採取「預防性投藥」,就能保護自己被他人傳染的危險。
日期:2024-04-02
疾管署周三(2/28)公布今年首起麻疹群聚,是1名30多歲的醫護人員,於工作時接觸到2/19發布的本土個案確診,目前已匡列個案接觸者共306人。由於麻疹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傳染力極高,醫師黃軒就指出,目前最好的預防方法是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也提醒3大高風險族群,盡速施打疫苗。
日期:2024-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