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封面故事的源起,來自經濟問題:2019年,健保給付總額中有七分之一用於癌症醫療,隨高齡化,國內罹癌人口恐持續增加,癌症對健保財務的鯨吞也必將惡化⋯⋯。
日期:2021-02-24
他成功研發出罕病龐貝氏症解藥,每年救活全球上千名新生兒;又率全球之先,找出常用藥物的過敏基因,讓病患可透過基因篩檢,精準避開「地雷藥」。他是藥物基因體學的台灣之光:陳垣崇。
日期:2021-01-06
「吃藥會不會過敏?」每人只要到過醫院或診所看診,對醫師這句提問一定不陌生,其實背後大有學問。
日期:2021-01-06
台灣的健保制度常被其他各國拿來研究與比較,民眾不僅人在國內健康受到保障,若是出國在外發生部分嚴重症狀,回國後也可以申請醫療費用核退,那麼健保費率要不要調漲,一直是討論的熱門議題,如果有一天健保破產了,那看醫生到底會有多貴呢?
日期:2020-12-04
健保基金財務吃緊,連續四年靠安全準備金填補短絀,安全準備金明年將低於安全水位,健保會明(27日)將討論明年保費是否調漲,漲幅估落在4.91%至5.65%。不論這次漲幅為何,可預期未來費用將逐年提高、補助的服務將通盤檢討、部分給付項目可能縮減或提高支付條件。醫療支出無法完全仰賴國家,近期又頻傳國民年金基金、與勞工退休基金同樣有財務危機,顯見生活不能全賴國家的社會保險。民眾未來退休生活品質該如何保障?若趁年輕時提前佈局,又該如何規劃高CP值的保單?
日期:2020-11-26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2017年新增逾11萬人罹癌,較2016年增加近六千人,平均每4分42秒就有一人確診。因為人口老化快速及不健康的生活型態,癌症發生人數預料仍將持續上升。從台灣就醫人數的癌別排名來看,乳癌、大腸癌、肺癌分別高居前三位,其中女性乳癌及大腸癌,是發生人數及發生率增加最多的二種癌症。而從年齡來看,癌症死亡年齡的中位數為六十九歲,但發生年齡則有年輕化的趨勢,尤其十五至二十四歲、二十五至四十歲的兩個年齡階段,增幅都超過25%。
日期:2020-11-20
前幾天來了一個要求改診斷書的病人。他當時大腿被釘槍的釘子噴入,診斷是「大腿穿刺傷」,醫囑寫「經鐵釘拔除」,但是他要求改成「異物取出」。好奇查了一下,發現一些有趣的事情,所以又幫大家整理了一篇文章。市面上好像還沒有人用這角度寫過,有誤請更正。
日期:2020-11-10
日前有媒體報導,一名正值青壯年的上班族,與新婚妻子正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時,卻被診斷出罹患肺腺癌末期且被醫師宣告僅剩下3個月壽命……;之後他與妻子協議離婚並忍痛拿掉了孩子,同時全心接受治療,在醫師的建議下使用多種自費藥物,從確診罹癌迄今,短短時間內已累計超過新台幣上百萬元,這絕非是一般家庭所能負擔!
日期:2020-10-28
「論質計酬,是以醫療品質和結果,作為支付醫療費用的依據,也就是『花錢買健康』;不像論量計酬,只是『花錢買服務』。」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李玉春解釋。
日期:20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