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職涯中有95%的時間皆與股市相關,離開職場之後在部落格分享文章、受邀到保險公司和校園演講、出書、以及媒體邀訪⋯⋯等,也都跟股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一般人想到股市,應該都是跟賺錢作連結,在這趟尚未完結的股市旅程,我來談談幾位客戶的故事,和他們教我「在股市,比賺錢更重要的事」!
日期:2022-03-28
3月17日傍晚台灣央行也宣布升息一碼,也就是0.25%的利率,各大媒體與討論就沸沸揚揚延燒到隔天的早上頭條。內容不外乎是計算每個月會增加多少費用,例如:原本1.31%現在變成1.56%,20年本息平均攤還的話會加多少,30年又要新增多少?那原本是1.45%現在變成1.7%,這樣每個月加多少?
日期:2022-03-28
連續假日兩寶比較晚睡,稍微又拖了一下子,現在才有點屬於自己的時間寫寫東西。這幾天股市的震盪自然是很大的,對於剛進市場才投入小資金的投資人來說,感受不會太深,畢竟10萬~20萬本金的跳動損益,就是1~2萬而已,除非是膽子很大的,一開始就買入大批中小型成長股,那才可能輸到40%以上,要不然買進大盤ETF這類的被動投資,加上分批進場,現在帳面虧損也許10%都不到,這算是一種常見的情況。
日期:2022-03-04
在做投資時,一定要確定是否有收拾殘局的能力,如果有的話,就去做,如果沒有的話,怎麼敢做?舉例來說:爸媽贊助一筆錢要當頭期款,要讓你跟新婚妻子結婚買房,結果跑去做股票,結局不管是賺還是虧,這舉動都已經錯誤...
日期:2022-01-14
編按:在證券市場有「台灣先生」外號的寬量國際策略長谷月涵(Peter Kurz),13日在北威論壇以「財政緊縮與貨幣擴張」為題演講時警告,若根據其製作的台股走勢及現金加權模型,分析市場資金及台股之間的關係,當前台股不僅已經進入泡沫市場,而且大盤極限可能就是在2萬點附近。然而谷月涵也提醒,台股市值已偏高,2萬是可預見,最後一波指數拉升會相當快速,因此要玩最後一波,不要玩大多、要跑快一點。從手中資訊研判賣點,有幾種現象要特別留意:
日期:2021-12-15
來到週日夜晚這時間,孩子陸續上床就寢,又是一個人可以寫寫東西的時候,看著窗外冷冷的空氣,這是台北的冬天。29歲的堂弟阿勇來找,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問有關投資的問題,是位小小工程師,並不是竹科大廠上班,待遇僅能算普普通通。阿勇問:「最近我聽了很多節目,也看了很多投資理財名人,都說我們要投資抗通膨。」
日期:2021-11-25
25年前,一個就讀國小五年級的男孩,隨手拿起財經雜誌翻閱,其中一篇文章,讓家境不甚寬裕的他,留下深刻印象。該文作者是一名醫生,雖然待遇並不差,但,他在文中強調,薪水再高都不見得夠用,一定要為自己創造「被動收入」。對小學五年級的孩子來說,「被動收入」是個難以理解的概念,不過,自那天起,這4個字三不五時,就會浮現在他的腦海中。
日期:2021-10-25
一買就跌,一賣就噴出,技術分析的書從有書翻到沒書,卻愈看卻愈迷茫,幾乎每個技術派的投資人都曾碰過「RSI 指標明明已經叫我買多,但KD指標卻還沒有攻擊訊號……」的兩難,到底該不該買?想破頭也沒有結論。
日期:2021-10-08
歷史回顧:傳產股中鋼(2002)在1989年股價最高來到114元,近20年則都維持在20元出頭,到了今年2021年才漲到40元(9/24收盤36元);裕民(2606)在2007年最高是123.5元,近20年股價也都維持在20~30元左右,到今年2021年才又漲到96.4元(9/24收盤65元),其他曾經紅極一時的高科技電子股的股價變化如下:
日期: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