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華倫・巴菲特?」巴菲特買進《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公司股份時,裡頭的人這麼問。這些人下訂了50本《超級貨幣》。我在華爾街的朋友圈中嘗試推動買進《華盛頓郵報》的點子。他們無法理解。「大型報社已死,」他們說。「卡車上不了街、勞工問題嚴重,大家都看電視新聞。」而且不管怎麼看,它都不是下一支全錄。
日期:2023-08-25
去年底ChatGPT爆紅後,「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浪潮席捲全球。但在享受AI帶來的便利與經濟效益之虞,社會裡既存的偏見與歧視可能也受到AI推波助瀾。對此,歐美社會紛紛出現「監管AI」的呼聲,盼透過立法提升AI演算法的透明度與問責機制。
日期:2023-08-23
現代人愈活愈忙,也愈來愈茫,身累心更累。問題不是我們缺乏動力,也不是我們不夠努力。問題在於動力和努力都是有限的資源,我們愈是消耗,就愈容易過勞,也更難達成我們想要的結果。麥基昂在新書中提供了解決方案:我們可以找到一條更簡單的道路,而不是放棄、耗盡或犧牲我們的心智健全狀態。
日期:2023-08-22
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的高雄藝術家林純用,於9月2日至12月24日於高雄市立美術館4樓展開名為「黑湧」的創作個展。「黑湧」具有多重指涉的命名,首先,早期祖先渡過黑水溝的開墾史,具有歷史與宗教的向度。此外,黑亦有汙染,意指經現代化、工業化的汙染意象,也指涉黑潮,後者是太平洋洋流的一環,流經台灣東部的洋流,海中的神秘河流,充滿力量與生機。藉由藝術打開的多重連結,擴張觀眾對自身與環境的多重感受。
日期:2023-08-21
ChatGPT短短兩個月就吸引全球1億用戶,也讓這類生成式AI(Generative AI)技術備受關注。臺灣如何把握這波浪潮?工研院日前舉辦「機遇X挑戰 生成式AI:產業變革與機會」論壇,聚集眾多產學研專家,從四大面向切入生成式AI的機會與挑戰,協助臺灣產業「趨吉避凶」,掌握創新轉型關鍵。
日期:2023-08-18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近來在民調支持度上遭遇亂流,因此近期態度趨向低調,公開行程也大幅減少,不過柯文哲仍試圖透過議題設定創造聲量。16日晚間柯文哲公布日前參加活動的影片,當時被問到若當選總統後,是否支持安樂死?柯文哲表示,自己個人是贊成,但要有很強的自律,「這是文化問題,不是醫學問題。」安樂死是敏感的議題,柯文哲贊成安樂死,勢必引發討論。
日期:2023-08-17
再流行的人事物,時間一久也會變成時代的眼淚,幸好有一群人不只往前走,也往後看,不只仰望,也關注腳下的土地。他們將褪色的歷史重新上色,守護先人曾走過的足跡,透過復興土地記憶,串聯過去與現在,替文化做了最用心的維護與保存。
日期:2023-08-09
有網路影片指稱,中央研究院的「台灣醫療精準計畫」是配合美國在台設置P4實驗室,而台北榮總被分配上交15萬血液樣本。北榮週六(8/5)澄清,網路所言純屬虛構,破壞學術研究倫理與精神,要求散布者立刻道歉並收回不實言論,已報請檢警追查,士林地檢署已火速成立專案小組。
日期:2023-08-05
三顧的營業祕密究竟有沒有外流至超基因生技,雙方陣營各說各話,陰謀論不斷,陳宗基與楊智惠大鬥法所延伸出眾多的案外案,更讓暗潮洶湧浮上檯面。
日期: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