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 歐盟通過規模 7500 億歐元的紓困方案,協助會員國面對疫情的經濟衝擊,歐洲「債務共同化」時代來臨,將會造成什麼樣的改變?
日期:2020-07-28
好奇心可以帶你走多遠?不甘平庸是否能成為你勇闖未知的動力?在台灣出生長大的黃一展不是富二代、沒有哈佛牛津等名校學歷,靠著敢嘗試與不怕挫折,前往聯合國擔任專案經理、寫下所見所聞成專欄作家,更在工作穩定後,持續挑戰未知領域,踏入金融新創圈。
日期:2020-07-16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0-07-16
6月22日,日本沖繩縣石垣市議會表決通過要將「尖閣諸島」(釣魚臺列嶼)改名為「登野城尖閣」(Tonoshiro Senkaku),預計10月1日施行,舉恐引發與主張擁有釣魚台主權的台灣及中國間的緊張關係。
日期:2020-07-14
《看見台灣》是全台灣最賣座的紀錄片,不僅創下了二.二億的票房紀錄,打破紀錄片沒票房的言論,也在二0一三年榮獲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看見台灣》不只是齊柏林導演的夢想,他也希望藉此喚醒台灣人對土地的關懷。遺憾的是,二0一七年齊柏林導演在開拍《看見台灣2》時意外去世,眾人悲痛之餘,齊導的好友兼工作夥伴萬冠麗女士,扛起重任成立『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延續守護台灣使命,讓齊導理念繼續在空中翱翔。
日期:2020-07-13
水資源的匱乏驅動了全球各地的衝突與飢荒事件。不管是開發中國家或是已開發國家,水資源的污染與匱乏都已經是經濟的長期嚴重威脅。
日期:2020-07-10
中國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於6月日3日,宣布成立兩個單位,一是「兩岸融合發展與國家統一政策模擬實驗室」,以及「涉台外交研究中心」。其中實驗室以研究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兩岸統一為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不是普通的中國學術機構,前身是成立於1980年7月的台灣研究所,由「中共中央台灣工作領導小組」主任鄧穎超(周恩來的妻子)成立。
日期:2020-07-10
現代生活的日常,塑膠製品無所不在,超市、便利商店、手搖飲、外送美食,每日產生的一次性塑膠垃圾數量驚人。從1950年代塑膠開始大規模生產,到2017年的統計數字,我們大約產生83億噸的塑膠,其中大部份都沒有回收,透過海洋、河流、土壤、空氣,塑膠遍及世界各地,人類所使用和廢棄的數量早已超出地球所能負荷。
日期:2020-07-09
唐鳳的人生,總是離不開「神童」、「天才」這類封號。但她追求的,從來不是個人英雄,而是與眾人相互傾聽後,做出的集體貢獻;紅遍全球的「口罩地圖」,就是其中一例。
日期:20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