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由於疫情的關係,各國紛紛透過貨幣政策如降準、降息、公開市場操作來因應,有將近6兆美元的資金流到不同的市場。正常資金是流到實體經濟體,但也有不少也會流到股市、債市等;因為資金氾濫,所以銀行現在手上有相當多的資金。
日期:2021-04-16
許多人都知道,想要變有錢只有兩個方法,「開源」和「節流」。然而「開源」在許多上班族眼中,又是那麼談何容易的事情,於是「節流」變成了主流。只是追求省,真的能讓存摺數字變多位數嗎?
日期:2021-04-15
台鐵太魯閣號4月2日於花蓮縣大清水隧道發生嚴重出軌事故,造成民眾重大傷亡,富邦金控今(6)日宣布旗下子公司將合計捐款3千萬元至衛生福利部「0402太魯閣號事故案」賑災專戶,協助傷患後續醫療、生活及社會重建相關費用,及提供罹難者家屬之經濟支持。
日期:2021-04-06
編按:什麼樣的一本書,還未上市就引起整個金融界熱烈討論?央行前任總裁彭淮南頂著「全球唯一14A總裁」光榮退休才3年,近日由央行現任理事陳旭昇、李怡庭,前理事、台大經濟系退休教授吳聰敏,3位前後任理事合著新書《致富的特權:20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劍指擔任央行總裁20年的彭淮南,抨擊這些年來,台灣房價高漲、人才外流、產業升級不力,都跟央行政策脫不了關係。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更為本書寫了推薦序,陳南光指出央行必須做出制度上的改革,央行應是一個介於政府機構與研究單位的綜合體,不僅組織與運作上應更加靈活有彈性,在面臨新的總體金融與經濟情勢挑戰時,有發現問題、尋求可能的解決方案並自我調整的能力。「主要國家的央行在面臨國際經濟與金融情勢的鉅變時,總會大膽地調整政策目標、啟用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或重新思考貨幣政策架構,必要時進行組織結構的大幅變革。要能做到這點,央行必須有札實的研究團隊與更具彈性的組織架構與人力配置,以及應對制度變革與制定長遠計畫的能力,才能因應未來各種挑戰。」媒體上經常出現美國聯準會或是臺灣中央銀行的新聞,但是在一般人的生活當中,央行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新聞中利率的升降、匯率的升值或貶值、貨幣的供給,這些看似抽象的貨幣政策調整,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絕對超過你我的想像。臺灣房價之所以如此高漲,就跟央行20年來一直維持低利率有關。而長期壓低新臺幣匯率,雖然對於臺灣的出口貿易或許曾有助益,長期而言卻也導致產業升級不力的後果,對經濟體質有負面影響。為什麼這麼說呢?背後的道理是什麼?本書用簡潔的篇幅,提供外行人也能輕鬆看懂的解說,讓大家瞭解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多少代價。
日期:2021-04-06
力晶集團創辦人暨力積電(6770)董事長黃崇仁今(25)日早上在銅鑼新廠動工典禮現場表示,台灣半導體的競爭力是世界第一,並認為當前全球晶片供不應求是結構問題。他持續看好台灣半導體產業前景,不看好美國想要把這塊拉回自己做的效果,也不認為2023年銅鑼新廠開始投產後,全球半導體供需失衡的狀況已經改變。
日期:2021-03-25
有台灣「護國神山」之稱的晶圓代工龍頭廠台積電(2330),近幾日股價有往下的趨勢。對此,有網友表示,以往台積電股息配發率印象中至少有65~67%,去年台積電配發率還來到71.32%;認為今年的配息太低,「每個季度季配息至少要提至3.5元;年配息14元,估算目前台積電殖利率可以拉到2.2~2.4%」;該網友更表示,已經寫好信也寄給台積電了,號召一起「寄爆」!
日期:2021-03-22
台灣現今面臨少子化、高齡化的危機,雇用看護或外籍移工已是現代家庭能夠稍稍喘息的方法之一,但是照護到底是誰的責任?聘僱了看護後又得付出多少成本支出,以及會面臨到哪些問題?
日期:2021-03-20
央行今 (18) 日召開第一季理監事會議,政策利率連4季維持不變,重貼現率停在1.125%的歷史最低點,連凍四季,並樂觀預期主要經濟體景氣加速復甦,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4.53%,原為3.28%。政府打炒房再下重手,央行加碼房貸選擇性信用管制,從明天(3/19)起實施,除公司法人房貸全面下調至4成,自然人第3戶起降至5.5成、第四戶起為4成,豪宅則從原本的6成降至4~5.5成,並將過往由銀行自律規範的工業區閒置土地抵押貸款納管,最高5.5成。
日期:2021-03-18
「跌起來沒完!」、「看著日K線,心寒出冷汗」、「變貧農了」,股市討論區的網友留言,一則比一則悲觀,即使偶有投資人喊著要「抄底」,但「底」在哪裡?卻也沒人說得準。
日期: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