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信貸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信貸共有1290項結果
國際總經

遭削減開支令突襲 在地食品兩計畫喊卡 美撤銷11億美元補助 小農與食物銀行陷窘境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5-03-26

房地產

月薪沒10萬別買房?銀行內部「收支比」門檻曝光,需達這數字才能貸款8成…買千萬房月收要多少?

房仲表示,由於央行積極導引房市去槓桿化,部分公股行庫對於申貸人的財力要求更謹慎,近期即傳出有銀行強化內控,要求借款人收支比必須達到200%,才能取得規定成數貸款,未達2倍,則視差距減少放貸成數。

日期:2025-03-23

ETF

台股1個月跌掉1700點,撿便宜時間到?00919、00713...高息ETF布局策略:賺10%up這樣做

本周台股重頭戲,肯定是重量級高息ETF除息開跑,初估總發放領息金額約莫近190億。其中不乏殖利率超亮眼ETF,尤其台股正好伴隨利空回檔,投資人有機會價差、股利雙收,今天就來看看是哪些ETF殖利率能夠超過10%,3月之後的走勢可能為何。

日期:2025-03-19

國際總經

美國市場會出現持續性拋售嗎?

國債利率、美元匯率等多項指標顯示,美國市場可能面臨長期拋售風險。機構投資人已做好避險準備,散戶卻仍顯得樂觀。

日期:2025-03-19

台股

本金只有20幾萬,分批買進0050還是歐印好?這樣買能就多賺5成...一文破解高勝率 vs 本金大小的迷思

先前有人留言,選擇歐印是要有筆大一點的資金,如果只是20-40萬左右,基本上與分批買進沒什麼差別。為了破解這個迷思,YP打算用24萬來做個回測,當10年前歐印0050跟分批買進至今,金額高低對於勝負是否有什麼差別。

日期:2025-03-17

國際總經

美中2霸權爭鬥世界經濟動盪不安 唯獨新加坡例外?從預算報告看:保持全球領先經濟發展大公開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於 2 月 18 日向國會提出總額 1,238 億新幣的 2025 年度預算案,相較於 2019 年(疫情前)增長 78%,較去年增長 9.7%。其中,經濟發展相關預算(涵蓋交通、貿易、產業、人力與數位發展)達 245 億新幣,較 2019 年增長 70%,較去年增長 6.5%,占總預算的 19.8%(2019 年為 19.1%),相當於 GDP 的 3.2%(2019 年為 2.8%)。

日期:2025-02-23

國際總經

負利率的正面效益

去年12月瑞士國家銀行政策利率下調至0.5%,使「負利率」再度引發熱議;儘管負利率備受爭議,但在經濟不振下,它仍是各國央行貨幣政策的選擇之一。

日期:2025-02-19

ETF

高股息是垃圾,換股市值型就能賺錢?00878、00929...他月領15萬,還能退8.5%稅:一張不賣5個理由

編按: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2月配息金額維持每股0.05元,明日(2/18)為最後買進日,預計股息將於3/18入帳。有月配息始祖的00929,股息近來一直維持0.05元的低價,股價也沒有太大起色,讓不少投資人愈來愈沒信心,喊著要換股,目前00929受益人數已從全盛時期的90多萬,跌到80萬以下,且持續下降中。就連八大公股銀行上周四(2/13)也下車,拋售超過1萬張。00940也被出脫將近6000張。手上也有130張的00929,小師傅仍堅持抱著高股息,有5大原因,每月進帳15萬的現金流,仍是他最大的底氣。所以他堅持會緊緊抱著這些幫他生財的高股息ETF,不過他也表示,接下來會把領到的股息投入美股市值型,創造更多的被動收入。

日期:2025-02-17

信用卡

國泰世華信用卡陷中資爭議「多次發聲明滅火」 發生什麼事?官方怎回應?事件懶人包一次看

國泰世華銀行近日遭到媒體報導,其信用卡核心系統承攬商雖為新加坡公司,卻具有中資背景利用海外子公司繞道來台承接資訊系統升級專案,引發個資外洩疑慮。國泰世華第一時間澄清,並發聲明強調合作的承攬商無論是股東結構、合作過程都符合法規,與客戶個資無涉,部分網友仍不買單,質疑其說法、揚言退卡、移轉資產;國泰世華2/14也再次聲明澄清。

日期:2025-02-15

理財

貸款300萬,all in指數型ETF期盼「半躺平」!35年滾出2300萬,安穩退休真的沒問題?6大風險示警

我們之所以覺得辛苦、社會不公平,那是因為我們站在不對等的弱位邊,如果我們今天站在不對等的強位邊,看事情的角度可能就截然不同。當一般人投資都在看幾天、幾個星期時,更具有智慧的投資高手會看長期,也許是三年或五年、又或者是十年,而更有遠見的人會直接用一個世代來規劃財富。

日期: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