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2003年初,某天上午,亞馬遜(Amazon)初級助理安‧海亞特(Ann Hiatt)辦公桌上的電話響起,來電者是一名直升機駕駛員,開口第一句話,就是叫海亞特「不要緊張」,但,接下來的內容,卻讓海亞特雙手不停顫抖,連筆都握不好。
日期:2022-06-02
國內多項領先指標呈下滑趨勢,加上美、中等台灣主要貿易經濟體面臨成長雜音;梁國源認為,在內需不振、外貿可能面臨逆風下,台灣下半年經濟不甚樂觀。
日期:2022-06-01
高雄空軍官校一架AT-3教練機周二(5/31)上午發生墜機事故,23歲飛官少尉徐大鈞殉職,總統蔡英文表示,一早接獲這樣的訊息,令人難過不捨,對於國軍弟兄不幸殉職,已經指示國防部,徹底釐清事故原因,並全力協助飛官家屬處理後續事宜。這也是10年來AT-3的第4起事故,空軍宣布,暫停空軍官校全部訓練任務
日期:2022-05-31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5-29
美國上周新申領失業援助人數增加2.1萬人,升至21.8萬人,多於市場預期。數據顯示,4周平均新申領失業援助人數增加逾8200人,達到19.95萬人;持續申領失業援助人數則減少2.5萬人,跌至131.7萬人,略低於市場預期,整體就業市場有轉差的跡象,但此時美國通膨數字仍高居不下,整體痛苦指數持續維持高檔,加上美國聯準會未來二次會議預期仍將維持升值趨勢,對於股市而言,均偏向負向。
日期:2022-05-22
過去幾年美國與中國角力,從貿易戰一路升級至科技戰,半導體儼然成為台美關係更緊密的合作領域。但在台積電之外,美方關注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焦點已擴展至其他本土供應鏈。美國在台協會(AIT)與經濟部4月底合辦的「臺美合作提升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韌性座談會」,就邀來台積電重要供應商均豪(5443)及帆宣(6196)高層出席。美方希望台灣半導體業者赴美設廠,部分是出於國家安全考量,主因是5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全球只掌握在台積電及南韓三星兩大廠手中,且產能都在亞洲。更重要的是,美國需要的軍事或航太用途晶片,愈來愈多用到砷化鎵(GaAs)或氮化鎵(GaN)等化合物半導體。以專門做砷化鎵的利基型晶圓代工廠來說,穩懋(3105)、宏捷科(8086)及聯穎光電等三家台廠,在全球砷化鎵代工營收佔比合計超過九成。換句話說,若從美方的國安角度考量,台灣半導體產業對美國的重要性,不只是掌握先進製程的台積電,更包括這些利基型的晶圓代工業者。
日期:2022-05-17
今年以來金融市場持續震盪,投資人都深感資產縮水或虧損的痛苦。過去幾年股債市持續創新高,多數人認為短期修正後,股市就可快速反彈,重返多頭軌道。不過,這樣樂觀的想法可能要調整了,金融市場已經從多頭轉進空頭格局,投資人現階段要好好思考,如何保衛資產來度過大震盪階段。
日期:2022-05-14
MSCI 今 (13) 日公布台股權重,在本次 MSCI 調整權重中,「MSCI 全球新興市場指數」權重由 15.67% 下調至 15.56%,調降 0.11 個百分點;「MSCI 亞洲除日本指數」權重由 18.01% 下調至 17.9%,調降 0.11 個百分點;在「MSCI 全球市場指數」權重由 1.7% 上調至 1.71%,調升 0.01 個百分點;最新權重將在 5/31 收盤生效。
日期:2022-05-13
穿梭一座又一座書架,遊走一層又一層空間,當圖書館化身為大型解謎遊戲現場,每個角落都藏著令人驚喜的關卡線索。2022 年的世界閱讀日,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簡稱國資圖)推出實境遊戲《索書號─探尋故事海洋之謎》,邀請讀者進入故事海洋,尋找秘寶以解救故事世界。
日期:2022-05-05
編按:歷經馬郝柯3任市長、延宕逾20年的電力建設松湖超高壓變電所,據了解將在11/24都市計畫審議會議排定審查。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台電與北市府多次溝通後,9月底都審會議通過松湖變電所「下層」設施,但「上層」建築物退回,要台電納入更多公益設施、外觀須重新設計等,不過就算闖過都審、開始動工,最快要7年才能完成。無黨籍候選人黃珊珊曾在早前的辯論中提到,台北市有22件用電申請案被限電,因此無法核供電力,台電後發出聲明指出,台北市不是沒有電,而是電送不進去。台電強調,已與北市府多次溝通達成共識,盼候選人回歸專業探究實際問題癥結,台電在後續行政程序上將盡最大努力,也非常願意持續與北市府團隊溝通,共創台北產業發展及供電雙贏。經濟部長王美花也針對限電一事表示,台北市並不缺電,問題在於輸電,台電希望能和台北市政府在松湖變電廠規劃上好好合作、解決用電問題。而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則是說,黃珊珊從議員到副市長都一直阻擋松湖變電站解決方案是事實,「她當了副市長也提不出更好作法,這也是事實」。《今周刊》早在2022年5月,第1324期《台灣電網危機》探究供電危機成因,不能只爭論「缺不缺電」,因為電網的脆弱,是眾多因素加總現象。(原文刊載於2022/5/4,更新時間為2022/11/22)
日期:20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