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74)有人說大企業轉型就像大象翻身,但是重資本的科技製造業友達,就一步一腳印,慢慢走出一條十二年的AI轉型之路。
日期:2025-03-19
近一年多來,台灣DRAM廠商在利基型市場面臨中國同業的紅海殺戮戰,現在市場傳出三大利多,台灣業者也力拚轉型,試圖從標準型記憶體的肉搏中脫身。
日期:2025-03-05
(今周刊1471)股價持續破底的塑化族群,農曆年前就有止跌反彈跡象,金蛇年開盤以來,台塑四寶股價更是紛紛攻上季線,究竟去年跌跌不休的塑化股,能否迎來谷底復甦的契機?被套牢或想搶反彈的投資人,又該如何因應?
日期:2025-02-26
每日經濟新聞社是韓國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媒體,《今周刊》獨家取得其周刊《每經ECONOMY》授權,為讀者提供更多元、國際化的新聞視野。
日期:2025-02-26
(今周刊1471)中國產能過剩,加上減碳、禁塑、綠電趨勢等不利因素,讓台灣石化業正處於完美風暴中。其中,最具指標意義的台塑集團,更遭遇前所未有的多重挑戰。本刊獨家專訪總裁王文淵與四董,台塑集團如何靠轉型升級抵禦石化業最冷冬天,迎來新的春天?
日期:2025-02-26
儘管美國製造成本較高,但美國是台灣最大的外銷市場,面對川普關稅大刀,台商將不得不擴大在美生產比重,而領先布局的台廠受影響相對小。
日期:2025-02-19
(今周刊1466-1467)「難道養雞一定要使用抗生素嗎?」2022年,在大成集團肉品部的一場例行會議上,大成集團總經理韓芳豪,對員工拋出叩問。
日期:2025-01-22
立法院正在審查中央政府預算,農業部日前針對部分立委刪減農業部業務費用及文宣費用指出,將大幅衝擊攸關52萬農民的老農津貼。雖然未指名道姓,不過國民黨立委林思銘和張嘉郡,都跳出來澄清自己砍的並非老農津貼,而是業務費,怒批農業部帶頭造謠。翻開張嘉郡的預算提案,刪除的是農業部和農糧署「一般行政」項下的「基本行政工作維持」之「業務費」與「設備及投資」費用。熟悉農業部預算科目的人士分析,這個費用雖然不是老農津貼本身,但卻會讓農業部整個機關無法運作,「連去匯款都沒辦法」,當然會影響到老農津貼的申領及核發,因此雙方說法都沒有錯。相關幕僚也直指張嘉郡背後的雲林張家勢力,確實對於農業部之前頒布的公糧收購價格非常不滿,不過這次應該是各種新仇舊恨,加上鷹派的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當道,主張要全面大砍預算導致。「應針對特定議題來提案,比較不會讓執政黨有話說。」部分藍營幕僚也不認同國民黨團要求無差別大砍預算的舉動,「補助受到影響的民眾、團體一定會不滿」,許多藍委被黨團要求簽署預算刪減提案,最後卻要背黑鍋,在這波政治攻防失分,實在是無妄之災。
日期:2025-01-20
美國擴大對俄國石油制裁,推升國際油價走高,台塑四寶受惠漲價題材,連幾個交易日上漲,台塑(1301)上週五盤中最高來到37.8元,台化(1326)29元、南亞(1303)來到33.45元,台塑化(6505)則是看到38元。
日期:2025-01-19
國內雞蛋買氣低迷,蛋價持續「跌跌不休」,據了解,目前雞蛋產地價已跌至每台斤22.5元,甚至有盤商為了解決囤蛋壓力,竟拋出「20斤箱蛋下殺250元」的破盤價賠本賣,隨著蛋價尚未有回溫的氣息,不少蛋農憂心損失慘重,急喊「這個年關難過了。」
日期:202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