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住在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住在共有3113項結果
國際總經

東奧倒數》選手村爆「2入住運動員確診」、隔離者違規衝超商 東京都知事:疫情惡化也不停辦

因疫情緣故已延期整整一年的「東京奧運」終於重啟,即將在本周五(7/23)正式開幕。然而,在這進入倒數階段的最後關頭,竟接連爆出選手確診,甚至還有已入住選手村的運動員染疫,讓日本民眾相當擔憂。對此,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表示,「會視疫情狀況決定是否允許部分學生入場觀賽,不過即便疫情惡化,東奧一旦開幕後就不會停辦。」

日期:2021-07-19

理財

連地下錢莊都知道敲「父母」當冤大頭!律師給退休長輩:親情勒索都是無底洞,給了1次,他就會討100次

很多人都會說,「養兒防老」。但事實上,現在的社會已經很難做到這一點,比較像是「養老防兒」。成年子女在出社會後,能夠照顧自己或是自己的家庭,已經不容易。如果還要照顧自己的爸媽,自己的所得,就非得要在中產階級以上才有機會。嚴重點說,現在成年子女如果可以維持自己生活,不向父母要錢,父母就應該覺得萬幸,更別說是要子女拿錢扶養。

日期:2021-07-18

全台防疫報導

「我只是想回去看阿嬤...」 疫情期間的翹家少年 為何成為壓垮社福機構的最後一根稻草?

5月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讓全台灣成為新冠肺炎的重災區,全國防疫警戒升至三級,政策要求民眾減少不必要的外出與人群接觸,嚴重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連帶中止社福團體的日常勸募活動。其中,兒童及少年安置團體因照顧性質特殊,所有人因疫情「停學不停課」政策需要讓原本白天上學、晚上返「家」的學生們,被迫更長時間聚在一起,老師與社工需花更多時間與資源協助。在缺乏配套的防疫政策下,也讓經營景況變得更為窘迫。

日期:2021-07-16

職場

「台灣最大的魅力是包容!」來台11年,日本網紅Iku老師:台灣的好,住在這的很多外國人都感受到了

作者Iku老師從國小開始拒學,因為他不知道為何學習。直到國三遇到恩師,才領悟學習是為了「自己想要」而學。大學時,曾經在打工和學業的雙重壓力下而過勞昏倒,為了逼自己休息,他第一次到台灣旅行。畢業後,他放棄了日本大企業的工作,選擇一個人來台灣發展。但當他好不容易高居出版社總編輯,卻又決定脫離一成不變的上班族生涯,成為全職YouTuber。

日期:2021-07-15

生活消費

空氣中的探險 解憂香氛

疫情在家,擁有更多獨處的時刻,此時的人們,更需要氣味的引導,轉換生活的氛圍,而香氛就是最佳的輔助工具。看調香師們如何透過不同香氣,形塑風景、營造芳香療癒的環境,增添生活的儀式感。

日期:2021-07-14

台股

「我在馬桶上炒股,每月多賺26萬!」30歲上班族「蹲廁所3分鐘下單」,2年資產翻6倍的秘密

作者林僚,跟你我一樣都是普通上班族,大學畢業時為了幫忙分擔家計,曾花200萬日圓拜求大師學習創業,結果投入的錢轉眼成空。後來因一本書開啟股票人生,從零基礎開始學投資,一年半內,就將本金50萬日圓翻成6倍,他只利用每天收盤前的30分鐘交易,平均每個月的月薪就多出50萬日圓,2020年每月獲利突破100萬日圓。

日期:2021-07-13

理財

月薪僅3萬2... 小資女靠「6個罐子理財術」3年狂存60萬!秘招曝光網讚爆

相信大多數人初出社會的薪資通常不算太高,想要存到第一桶金是相當不容易的事;不過,如果肯「堅持下去」好好理財,或許就是讓錢留下來的好方法。日前一名月薪3萬2的小資女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6個罐子理財術」,3年來竟存下60萬,貼文一曝光讓眾多網友稱讚連連。

日期:2021-07-11

全台防疫報導

借鏡日韓「解封,千萬要小心!」防疫表現引爆網路負面聲量 柯P:我是全台最大稻草人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10)日於疫情指揮記者會中表示,隨著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下降,近期許多人都在討論何時該解封,但從日本、南韓的經驗來看,「解封,千萬要小心!」對於台北市的防疫表現,讓自己在6都首長當中,拿下負面聲量第1名,柯文哲笑稱,「我現在是全台灣最大的稻草人,幾乎每一台、每一個名嘴,甚至連網路新聞,鋪天蓋地都在打柯文哲。」

日期:2021-07-10

台股

航海王、鋼鐵人該跑了嗎...如果巴菲特是台灣人,他會怎麼做?台股萬八的2個投資原則

7月6日,台股加權指數一度衝破1萬8千點,再次刷新紀錄。來到史上高點之際,究竟我們該如何決定投資策略?此時還能進場嗎?如果我們試著用巴菲特的角度思考,或許解答這個難題會容易些。

日期:2021-07-09

情感關係

和80歲母親同住的不是「菁英哥哥」…父母偏心的暗黑真相:期待「被拖累也無所謂的小孩」來照顧

關於父母偏心的對象,除了孩子的性別之外,出生的順序也經常成為討論的話題。例如長子往往受到父母的過度期待、老么最受寵等,這些說法各位應該不陌生吧?或許你身邊的人就有過這樣的經歷,也或許你自己就是過來人(抑或受害者)。

日期:2021-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