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低碳排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低碳排共有148項結果
台股

台股進逼萬八 鋼鐵人、水泥股持續看旺! 但「這件事」恐增加大盤上攻壓力

國發會3月景氣綜合判斷分數續呈40分,是連續第二個月亮紅燈,景氣領先指標更連續11個月上揚,累計升幅達9.15%,顯示國內經濟持續走強,展望第二季續亮紅燈的機率仍高。目前不論是金融面或實質面表現都非常好,出口、民間投資或民間消費的動能也都很強,這說明景氣連兩個月亮紅燈是有基本面支撐的,而連續的紅燈是否代表過熱。由於去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各項指標偏低,在低基期影響下,今年上半年的年增率自然會比較高,因此短線仍偏正面。

日期:2021-04-29

科技

台灣要拚2050成為減碳大國 將循這三大方向 關鍵則是「這項技術」

能源轉型是國際重要課題,Google、Apple等科技大廠更承諾,自家供應鏈生產要做到100%碳中和,以緩和氣候危機及天災衝擊,這掀起了一波全球產業鏈的綠色革命。不少國家或地區近年陸續公佈自己的「碳中和」(carbon neutral)目標,並且在政策制定、商業模式、能源轉型、環境法規等層面,都會有相應調整。面對全世界邁向零碳排的趨勢,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今天表示,減碳、降低製程排碳量、國營事業轉型及交通事業電子化,都是為未來政府優先推動方向,且「負碳技術」的投資與開發將是未來關鍵政策之一。

日期:2021-04-19

台股

台股攻萬七、散戶怎麼買? 這40檔高成長股出列 上季營收年增52%起跳!

去年第1季全球面臨新冠肺炎衝擊,陷入嚴重衰退。去年蹲得低,今年就有機會跳得高,攤開今年公布的第1季營收,可以看出低基期之下,哪些企業營收成長幅度表現最突出。

日期:2021-04-14

生活消費

gogoro等電動機車真的更環保? 各縣市加碼補助總整理 在「這裡」申請最划算!

為降低機車碳排,環保署2020年實施「油電並行補助」,除了電動機車,也鼓勵燃油機車「汰舊換新」,並首度補助七期燃油機車,導致七期機車補助數量大幅成長、遠超過電動機車,遭批大走減碳回頭路。民進黨立委洪申翰統計,2020年1~10月全國電動機車銷售量,較前一年下滑52.6%。近日環保署拍板,2022年1月起將全面停止補助七期燃油機車,僅補助汰舊換新的電動機車。電動車真的比較環保嗎? 又要從哪些項目比較? 本文從電動車與燃油車大PK來一探究竟。

日期:2021-03-26

焦點新聞

只會打造車子還不夠?鴻海電動車聯盟搶占全球市場 還要思考這個關鍵問題

過去幾個月,台灣各大財經媒體最紅紅火火的話題,除了佔有台股三分之一以上市值的護國神山台積電及半導體上下游供應鏈之外,另一個超級熱門的前景產業,似乎就是電動車(EV)產業了!

日期:2021-03-22

科技

台灣水情告急,為何台積電老神在在?早在2年前超前部署…劉德音談話洩端倪

「我相信今年的難關,一定是可以克服的。」頂著台中的大太陽,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今(12)日舉辦的「台積電植樹薪傳計畫」活動上,針對全國缺水問題回應,強調台積電有能力應對當前危機,「就像我們過去幾年一樣。」

日期:2021-03-12

金融

想買ETF?投資人資產配置新選擇:中信搶頭香「ESG債券ETF」掛牌上櫃

櫃買中心3日表示,我國資本市場首批ESG相關債券ETF─「中國信託15年期以上已開發市場ESG投資級美元公司債券ETF證券投資信託基金」(00883B),以及「中國信託15年期以上新興市場美元主權低碳債券ETF證券投資信託基金」(00884B),於今(4)日上櫃掛牌,且得為融資融券交易。

日期:2021-02-04

政治社會

朝向「碳循環」與「水循環」最後一哩路 綠色創新推升價值翻轉 成為臺灣企業永續發展策略

知名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曾經指出,單以歐洲為例,二〇三〇年循環經濟商機將高達一.八兆歐元,加上歐盟執委會已於去年率先全球,宣誓全歐州將在二〇五〇年實現碳中和目標,更促使製造廠商加速建立涵蓋碳循環與水循環的資源供應模式,追求兼顧環境和獲利的綠色創新成長。

日期:2020-12-25

理財

PIMCO評析:中國十四五計畫的投資啟示

中國的十四五計畫顯示著中國經濟前景將保持穩定,我們在PIMCO的研究分析顯示,各種產業均蘊含潛在投資機會,特別是科技、替代能源、消費相關、教育與醫療保健等產業,將受惠於政府扶植。然而,面臨這段過渡期,投資關鍵仍舊在於採取主動式策略,謹慎檢視相關政策對於投資的衝擊。

日期:2020-12-02

焦點新聞

全球首屆生態物流主席城市 桃園誓言打造宜居宜業的物流之城

全世界的工、商業及貿易,都需要透過物流帶動經濟發展,然而物流帶來的繁榮便利同時,許多環境衝擊卻也伴隨而來,例如空氣污染、噪音污染、交通阻塞、道路耗損、溫室氣體排放等,因此全世界都迫切尋找降低物流影響的解方。

日期:20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