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低價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低價共有3370項結果
科技

國產無人機》俄烏戰爭成轉機 用幾千元無人機對付千萬元坦克 打造第三曲線 雷虎轉骨攻國防

耐斯集團二代陳冠如接手雷虎科技,眼見遙控模型市場萎縮,為轉型一路摸索八年,除了跨足牙科高階器材,還瞄準國防無人機商機,成功在今年拿到第一筆海外國防訂單。

日期:2024-12-18

ETF

台塑(1301)、台泥(1101)、00929...跌得一地血,股價何時能回來?達人47歲提早退休點出「換股2關鍵」

近日有許多網友私訊問我一些問題,因為可能有相當多人面臨這方面的困擾,我寫一些想法給大家參考,但還需你自己做決定!網友問題如下:有許多個股,放了好幾年,都沒有進展,甚至於虧錢了,我應該轉換到ETF嗎?

日期:2024-12-18

台股

想成為股海常勝軍,總是買在低點、賣在高點?看懂了K線的上下引線,就能掌握未來漲跌方向喔

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是一日交易最重要的四個價位,K線也由這個價位所組成,記錄每日的漲跌變化,用來觀察買賣力道的強弱消長,推估後續走勢。其中,最高價與最低價除了與當日的開收盤價同價外,最高價會留有上引形成「上引線」,最低價會留有下引形成「下引線」,如果瞭解上下引線形成的原因,便可找出壓力與支撐的位置,作為交易進出的參考依據。

日期:2024-12-18

房地產

新北一坪100萬是瘋了!顏炳立:年輕人不懂房市有春夏秋冬…2025年有人賠錢7折賣屋?他回3個字

房市在2024年6~7月來到高點,下半年因央行打房,房市量縮。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表示,2025年台北市房價不會跌,不用擔心,而蛋白區因量、價、買氣創新高,成為「妖市、妖產品、妖價」,房價面臨拋售壓力,房價肯定下修,但不至於跌破持有成本。至於央行會不會有第8波打房?他認為,只要以下3個紅線沒有越過,就不會有第8波。一是銀行落實放審,不集中不動產;二是讓首購順利取得貸款;三是反轉民眾對房價上漲的預期。對於2025年,他看好商辦,「辦公室沒有被打,蛋黃區辦公室房價上漲,CP值高,新舊都可以買,我認為會上漲。」

日期:2024-12-18

傳產

57年泵浦大廠二代轉型,攻黃仁勳口中的AI伺服器散熱關鍵…台達電也主動找上門,營收、獲利創新高

一家近一甲子的泵浦大廠,靠著不斷創新研發,搶下台達電等電子廠訂單;在第二代接班4年後,大井今年營收、獲利都將創下歷史新高。

日期:2024-12-18

科技

中美晶股價從今年高點回跌近4成》模範生不敵市場逆風?徐秀蘭:太陽能「腹背受敵」,停工方案還在協商中

中美晶(5483)董事長徐秀蘭周五(13日)在台股收盤後的線上記者會中表示,由於進口太陽能模組大增及國內太陽能電廠成案進度落後,造成公司存貨大增,為了避免在存貨偏高時仍繼續生產,公司才與員工商議專門生產太陽能產品的宜蘭廠,從明年1月7日至2月4日停工,也就是休息至大年初七。目前公司仍在與宜蘭廠員工協商停工方案,初步共識是能讓員工在農曆春節前,能在1月領到全薪,因此從1月7日至農曆春節前大約二周半,是有特休者先消化特休,特休不足者可預支特休;若想保留特休者,將休無薪假。中美晶估計,宜蘭廠短期停工將影響100多位員工,預期12月底前定案。徐秀蘭也強調,目前太陽能電池佔中美晶營收僅約2%,現階段庫存足以因應未來兩個月需求。

日期:2024-12-13

科技

中美晶(5483) 爆「鼓勵」員工放特休1個月,年假不夠可預支!公司坦言市況真不好…股價跳水跌停

今周刊編按:太陽能大廠中美晶(5483)傳出因宜蘭廠產能利用率不高,且明年1月訂單能見度低,計劃調整產線,鼓勵員工放特休假。中美晶表示,僅先與員工溝通討論此方案,尚未定案。然而此消息一出,引發各界對於太陽能產業景氣疑慮,中美晶週五(12/13)股價跳空開低,以143.5元開出後一度殺到跌停價138.5元,集團公司也同步下挫,環球晶(6488)及茂矽(23420盤中跌逾2%,朋程(8255)則下跌逾4%,連帶影響太陽能族群表現,包括茂迪(6244)、元晶(6443)、國碩(2406)和安集(6477)等太陽能族群股價跟著下挫。

日期:2024-12-13

國際總經

從瀕危到重生,日立做對哪些事?不只賣冷氣除濕機,連鐵道、綠能都跨足…重電股變AI股的轉型之路

日立製作所的家電向來是品質保證,這10年來,日立在數位、綠能和互聯產業方面著墨甚多,加上併購策略得當,受到投資人青睞,總市值甚至衝上日股第3名。

日期:2024-12-12

國際總經

經濟展望〉韓國央行首次預測 GDP增速連續兩年低於二% 淪亞洲末段班 韓國前景不妙

(今周刊1460)近日各家外資陸續發布來年展望報告,有別於對不少經濟體偏向樂觀或中性的展望,談到韓國,大多卻是悲觀以待。究竟,韓國經濟出了什麼問題?

日期:2024-12-11

國際總經

尹錫悅暴走戒嚴背後, 中韓FTA反挫財閥、中小企業倒閉潮、青年 淪低薪臨時工 韓國病 台灣能學到什麼?

(今周刊1460)韓國,一向是台灣最可敬的對手。經濟上,兩國有相似的發展軌跡;產業上,兩國也常存在競爭關係。過去10年間,韓國的經濟、貿易、政治、社會,隱然存在環環相扣的病徵,種種症狀蓄積的民怨,因為一場師出無名的戒嚴令而徹底爆發。細究之下,韓國面對的困境,其實有許多值得台灣借鏡深思之處。

日期: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