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醒來的第一件事是抓手機,那麼你就對大腦傳遞了這個訊息:別人的需求──你手機上的訊息──比你自己的還重要。這個簡單的動作會支配你一整天。在一天清醒的前幾分鐘,重要的是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承認你自己的重要性和需求比什麼都要緊,這不叫自私。事實上,這是你所能做的最不自私的一件事,因為連你自己都沒有的東西,你根本不可能給別人。
日期:2017-11-10
人會有負面的念頭或想法,首先與父母有關,因為我們從小就是透過父母的教養方式認識這個世界。請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被父母叮嚀過多少次「不要跟陌生人講話」「不可以太得意,會樂極生悲」?這些告誡的意圖本來是良善的,是父母害怕我們受傷而提出來的,但背後呈現的是焦慮、害怕與不安全感。
日期:2017-11-03
二○一七年諾貝爾獎揭曉! 今年經濟學獎由美國的理查.塞勒摘下,從年輕到老一向「非主流」的他,理論充滿對人性的反諷,雖然曾受到正統派的質疑,但如今已為行為經濟學派奠定基礎;而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則由三位研究者共享榮耀,他們早在一九八四年,就破解了生物「生理時鐘」的機芯,其研究足以影響未來的醫學、商業,甚至是軍事太空領域。
日期:2017-10-12
越是大咖,身邊的助理越少;越是厲害的人,越沒有架子;越是大神,越接地氣。不僅是因為他們明白謙卑的重要性,更是因為他們知道,職業沒有優越性,不必把自己太當回事。
日期:2017-09-15
明亮的國際時尚舞台上,過去台灣總是安於待在舞台後方,擔任推手的角色,靜謐安分。近年來,開始有了不一樣的聲音。幾位蘊滿氣勢的設計師與新品牌蓄勢待發,從細微處開始,帶來全方位、不容忽視的時尚力量,自信地向國際發聲。
日期:2017-09-14
全球指數頻創新高之際,投資人難免居高思危,然而,哈佛商學院的最新研究卻告訴我們,無論盤面如何變化,只要掌握三大「眉角」,投資人都有機會挖掘到下一波致勝好股。這些技巧為何?讓本刊為您拆解。
日期:2017-08-31
金融海嘯後,全球央行狂印鈔票,造成市場資金氾濫,股市已出現9年大多頭。但隨著美國聯準會帶頭縮表、興登堡凶兆出現等原因,投資人應慎防未來的投資風險。
日期:2017-08-24
父親節,你最想跟爸爸說什麼?「我很想謝謝他!當年幫我掃廁所⋯⋯」,福泰飯店集團董事長廖炳燿緩緩說出多年前,發生在他與父親、福華集團總裁廖東漢之間的小祕密。
日期:2017-08-03
出身農家的謝健南,離開統一後有兩件想做的事:本土品牌、本土產業。看好全聯發展「生鮮」的實力,將是改革台灣農業的強大資源,讓他義無反顧扛下掌舵全聯的重責。
日期:2017-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