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潮境公園入口處傳出山崩意外,週一(6/3)下午2點多,中正區北寧路潮境公園路口,發生大量落石崩落,瞬間掩蓋雙向車道,有多輛汽車因而受困,目前警消已趕抵救援。目前波及9輛車,人員全數脫困,2人輕傷送醫,後續災況持續清查中。基隆市政府交通處稍早也公布3條替代道路,提醒民眾改道。交通部公路局初估規模坍方長度50公尺、高度30公尺、寬度30公尺,坍方量達2.2萬立方公尺。由於岩體龐大裂解費時,上方仍有岩石掉落風險,初估得到6月11日上午才能搶通。
日期:2024-06-03
《財訊》1974年創刊,一路陪伴讀者,共同見證了台灣這50年的政治與經濟的起伏跌宕。《財訊》長期追蹤國民黨黨產議題,1989年11月縣市長及立委選舉前夕,報導整理國民黨近七十家企業動態,深入解析國民黨如何運用國庫資源壯大財力,並透過黨營事業金援候選人,以及黨營事業與國內財團的緊密關係,在政治上形成不平等的競爭。(原載1989年11月第92期,文/梁永煌)
日期:2024-06-03
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全球記者會周一(6/3)上午隆重登場,首場開幕主題演講由超微(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揭開序幕。前一天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早一步在台灣大學體育館發表演說,秀出和輝達合作的供應鏈夥伴以及學校,98個名單引起全球關注。不少人開玩笑說,沒被老黃點名的大學,可以準備退場,而其中有被黃仁勳點名的的中山大學,卻意外被網友認為,在未來國立大學中,應該會是最先倒的一家。
日期:2024-06-03
加權指數屢創歷史新高,市場投機氣氛熾烈,資金熱衷追逐獲利基礎薄弱的標的,群魔亂舞,滿天全金條。又是考驗價值型投資人耐性的時候。把持不住,隨波逐流,可能前功盡棄,之前累積的財富毀於一旦。把持的住,擇善固執,海闊天空,更上層樓!
日期:2024-06-03
勞動基金運用局公布整體勞動基金截至113年4月底止規模為6兆5,128億元,113年截至4月底之評價後收益數為4,560.5億元,收益率7.57%,受到金融市場震盪影響,4月單月收益數為-389.1億元。攸關民眾勞退的「新制勞退基金」,基金規模4兆2662億元,累計前4月收益率7.56%、收益達3090.3億元,較上次公布前3月3,331.1億元減少約240.8億元。以目前新制勞退1272萬有效帳戶來看,估算千萬勞工前4月可望每人分紅2.42萬元。這筆勞退分紅何時才能領?勞退基金每年3月都會分配前1年績效收益,分紅依照勞工帳戶內金額、投保年資、月提撥金額比例分配,這筆錢勞保退休金要60歲才能開始提領!
日期:2024-06-03
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Lisa Su)周一(6/3)為Computex開幕主題演講,9點開放入場前現場已擠爆人潮,她在上周六(6/1)搭乘私人飛機抵台,即直衝南港展覽館進行演講準備,待了約1.5小時才離開,顯見對本次演講的重視。外界對於這位「台南女兒」充滿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家庭環境,造就出現在的「半導體女王」?蘇姿丰學霸之路又是如何養成?《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一篇獨家專訪,讓大家得以一窺蘇姿丰的成長歷程與家庭教育。(原文刊載於2023/7/19,更新時間為2024/6/3)
日期:2024-06-03
連月來台北市京華城容積率爭議,再度被討論,讀者C先生向本刊指出,京華城母公司威京集團當時為了讓工業土地變成商業土地,捐了30%的土地,不過最後卻被當時的郝龍斌市府,用國防和經濟發展需求的理由,解除整體開發權,卻沒有任何補救措施。但這個土地上的其他西北側小地主卻可以因此搭便車,不用捐地就可以變更土地地目、拿到560%容積率,是否有圖利問題?對此,台北市都發局回應,京華城稱「配合整體開發代西北側地主捐出600平方公尺土地」,都發局說,經京華城向法院提起訴訟,判決確認該公司有捐地義務。京華城認有損害權益部分,該公司已向監察院陳情或另提起行政訴訟,訴訟由最高行政法院審理中。
日期:2024-06-03
聰明主婦在他的第一本著作《盤點致富》中分享,內外兼修、養成富足體質的五帖良藥。富足體質說來有些抽象,但其實是非常務實的概念,強調的是一種內外兼修的平衡狀態。外在可見、可量化的資源包括工作收入、資產或是副業斜槓產出的價值等,這些條件支應著我們的生活、行動、欲望與夢想;而內在的資源則是一種無法量化卻真實的力量,支持我們依循著內心找到人生真正的目標 並且實現可能。
日期:2024-06-03
除權息旺季!6月哪檔高殖利率股值得留意?什麼是殖利率、現金股利、股票股利?除權息行情到,那一檔值得留意,有機會賺一波?
日期:2024-06-03
在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的眼中,不僅由機器指揮機器來製造機器(或機器人)的時代已經來臨,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也更趨成熟。總有一天,這個世界將會看到人類社會的許多層面,是由機器人在幫忙人類,包括照顧或醫療等場域。他認為,人工智慧(AI)的下一波,就將是實體AI(physical AI),而人形機器人只是表現方式之一。
日期: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