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已至,不少民眾擔心腋下的「異味」影響伴侶觀感、職場社交或人際關係。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翁子玉醫師受訪指出,台灣10人中就有約4人飽受「多汗症」的困擾;「大汗腺」(頂漿腺)分泌出豐富蛋白質等物質,經由體表的細菌發酵分解,就會產生發散出味道的物質,也就是俗成的「狐臭」。
日期:2023-07-08
有一句格言是這麼說的:善意是人們與命運對話的語言,具有左右命運走勢的力量。德風健康館引進德國目前備受關注的粒線體醫學,這或許就是善意改變命運最貼切的形容。
日期:2023-07-06
近距離一睹非洲動物大遷徙奇景是許多人畢生的夢想,但鮮少人知道,非洲除了動物,有一群人類也會「遷徙」,在21世紀的今天,他們遠離現代化生活,沒手機、沒網路,更沒有穩定的水、電、傢俱,甚至連日常伙食都靠狩獵、採集野菜果腹。可是這裡沒鬧饑荒,沒營養不良,更讓英國的遺傳流行病學教授拜師學藝,參考他們怎麼吃才能擁有更多樣化的腸道微生物。
日期:2023-07-04
今周刊編按:第34屆金曲獎頒獎典禮7月1日在台北小巨蛋盛大舉辦,16日入圍名單揭曉,其中靠著《LINK》第5度入圍歌后的A-Lin,終於拿下最佳華語女歌手獎!事實上距離上次A-Lin因《罪惡感》入圍金曲國語歌后,已有8年之久,本次是她第6次入圍金曲角逐獎項。A-Lin說她這段路已經彩排16年,終於走到了!早前她在IG分享入圍心情笑說「聽到自己入圍,我是醬子慶祝的。」還喊話「家樂福的客人,我是第34屆最佳華語女歌手入圍者A-Lin,一列~~~」
日期:2023-07-01
人造甜味劑「阿斯巴甜」是一種被食品業廣泛運用的代糖,常用於無糖可樂(Diet Coke)以及用來提神的Extra口香糖等,也被許多糖尿病患者、減肥人士做為糖的代用品。不過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召開會議討論後,將在7月把它列入可能致癌物,引發爭議。
日期:2023-06-30
立足與傳統之上,卻又能勇於開創新格局,RICHARD MILLE是難以忽略的瑞士高級製錶品牌。經典的酒桶型錶身,多樣異材質應用,符合人體工學且質地輕又耐震,深受各界人士所愛。如網球名將Rafael Nadal、七項全能奧運選手Nafi Thiam、奧運百米「史上第二快」跑者Yohan Blake及法拉利車隊車手Charles Leclerc等都是知名品牌摯友。
日期:2023-06-29
搭載5名乘客參觀「鐵達尼號」殘骸的「海洋之門探險」(OceanGate Expeditions)公司潛水器「泰坦號」(Titan)日前在海中內爆,船內5人被認定全數罹難。美國海岸防衛隊(USCG)週三(6/28)於離鐵達尼號船約500公尺處的海床發現「疑似人體遺骸」。該機構表示,這些證據將由一艘快艇運送到美國港口,由海洋調查委員會進行分析和測試,對泰坦的損失進行正式調查。
日期:2023-06-29
減肥毀了我!這是作者金南喜29歲前的肺腑之言。 從小胖嘟嘟很可愛,但長大後,胖嘟嘟卻變成一件「丟臉的事」。15歲開始,她會先吃再催吐,結果卻種下殘害身體的後遺症。外貌至上的社會風氣,161公分53公斤的她第一份工作卻被說,減肥吧,再瘦一點吧。已經一天只吃一餐了,減肥強迫症讓她困在自己打造的地獄中…… 25歲,因為那個男人說了一句說「現在這樣也很好」,她睽違十年,吃了一頓唯一沒有催吐的晚餐。但幸福從此降臨嗎? 為什麼努力減肥,卻對自己越來越沒有自信?為什麼努力運動,卻陷入瘦身地獄無法快樂? 13歲到29歲的盲從減肥,搞壞了身體也擊潰了自我形象。作者重新研究自己最需要的四組關鍵字:循環、代謝、消化能力、穩定荷爾蒙。她與身體「溝通」,停止高強度運動與不適合自己的減肥菜單,從最簡單的好好吃飯,到控制假性食慾的一日一點心;從喝水迷思到虛假卡路里,靠著改變飲食,兩年內減掉20公斤,更成功懷上雙胞胎。
日期:2023-06-28
編按: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有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癌,位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3位。這些年屢見名人不敵大腸癌病逝,除了66歲作詞人李坤城,還有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等人,而去年離世的余苑綺得年僅39歲,身後遺下兩名年幼子女,更令人萬分不捨。大腸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病徵,且大部分的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卻與各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有非常大比例是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所引起。由於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為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癌無症狀,但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因此要「腸」治久安就要定期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篩檢,也可以多吃益生菌,有助於抑制大腸內有害細菌,減少致癌物的產生。除此之外,出現哪些症狀時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呢?(原文刊載於2022/8/22,更新時間為2023/6/21)
日期:20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