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工作是一項具有高度挑戰性的職務,績效好壞直接影響薪酬,因此得承受巨大的壓力。很多人以為業務就是靠著說話技巧來說服客戶購買產品,其實話術和熟悉產品,只是成功業務的必要條件之一。大部分的職場訓練,也會將這些顯性行為能力做為業務人員的主要培訓內容。然而我們卻發現,通過培訓後的眾多業務,並非每個人都能成功,業務貢獻的績效表上,也總是符合80/20法則。
日期:2023-10-04
一名66歲蘇姓國中退休老師,突沉迷於過去從未接觸的賭博電玩,,在短短一個月內輸掉一百多萬,有精神科醫師指出,這名教師在退休後生活調適不良,罹患「退休壓力症候群」,才會產生如此極端的變化。
日期:2023-08-17
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日本暢銷作家千田琢哉過去只閱讀漫畫,但大學時因為閱讀一萬本書,徹底翻轉人生,不僅著作等身,更為自己帶來豐厚收入,在著作《去書店買個好人生》中,他將閱讀帶來的成效歸結為8大能力,包括生存力、行動力、溝通力、學習力、變現力…等,具體呈現「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真諦。
日期:2023-04-14
台灣少子化狀況嚴重,去年新生兒數量創史上新低,兒少自殺率卻逐年攀升,究竟社會出了什麼問題,讓愈來愈多年輕人不想活下去?
日期:2023-03-01
今周刊編按:台灣自週一(2/20)起室內不用戴口罩了,除了醫療機構、醫事機構、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等8大場所需全程配戴口罩外,其他全面放寬室內戴口罩規定,由民眾自主決定。而校園要到3/6才會放寬校園室內戴口罩規定。亞洲多國陸續取消室內口罩令,南韓是在1/30、台灣2/20,而日本也將在3/13全面實施放寬,但即使政府放寬規定,不少民眾似乎沒打算立刻完全不戴口罩,究竟是為什麼呢?歸咎起來至少有3個理由。首先是,800多天以來民眾已被要求認真配戴口罩、習慣很難立刻改變,甚至有人認為,戴口罩不用化妝、不用隨時面帶微笑也成為一種優點。紐時中文網報導,首爾研究中心CATS實驗室的文化研究學者金相珉說,口罩讓南韓人擺脫保持美麗的社會壓力,「把臉露出來會感到有些不舒服」。而《口罩的品格》一書的作者、東京聖路加國際大學公共衛生學副教授大西一成說:「如果不戴口罩,別人會盯著你看。」還有一種說法是,空污問題越來越嚴重,「戴著口罩似乎有助於讓自己不吸入太多髒污空氣」,降低咳嗽、打噴嚏和胸悶等問題。最後,不願意把口罩拿下,也有可能是產生容貌焦慮症,其實任何年齡或性別的人都有機會有「容貌焦慮」,但最常見於青少年,進入青春期後難免在意自己的外表。面對「脫與不脫」,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由,這也是口罩令解除後,大家都需要調適的一部分。
日期:2023-02-19
2023年1月6日,麥當勞執行長坎普斯基(Chris Kempczinski)透過1封內部信,對全體員工表示,公司預計會在大規模重組過程中,進行裁員,但並未透露可能的裁員人數,僅稱將於4月3日前,做出決定。
日期:2023-01-09
畢業之後,可能全班就永遠不再碰面,但他所面臨的這些困擾,卻可能伴隨著他一輩子。
日期:2022-12-14
我從第一天擔任校長以來,便以「我的教育原頁」取代「我的教育願景」,目的在提醒自己:無論何時何地,總不要忘了教育的初衷。每個學生雖然只是學校的0.1%,但他們都是家裡的100%。
日期:2022-09-07
「要活下來真的不簡單!」104人力銀行於今(15)日發表2022年《半導體人才白皮書》,並於內容中分享,畢業自清大教育系、台灣師大教育所碩士的文科女孩Jenny,在歷經設計、媒體、食品業等工作後,成功轉換跑道,成為半導體IC設計公司AE/FAE應用工程師的故事。
日期:202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