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擅長讀取、分析龐大資料數據,不累、不多疑生氣;人則因情緒、欲望而不斷改變。但是,人為了追求道理而試圖溝通、滿足人性需求,卻是AI 無法取代的未來新價值。
日期:2017-03-23
編按:去年中國一波雷厲風行的查稅行動,許多台商都面臨追討大筆稅金的壓力,未來稅務費用也將提高,生存更難了;《今周刊》深入台商重鎮,這是一位在中國經商二十多年的東莞台商第一手血淚告白……。
日期:2017-03-16
藉著金鑽獎邁入第20年這個機會,《今周刊》獨家專訪鮮少露面的金鑽獎「老面孔」,第一屆傑出基金經理人侯明甫、第二屆傑出研究人員李婧婧及第四屆傑出研究人員董成康,透過他們的第一手告白,分享過去20多年來,最真實的投資心情。
日期:2017-03-09
在新片《目擊者》中,莊凱勛飾演一個社會線記者,因為目睹車禍現場,從局外人成了當局者。在生命中,他也不斷「目擊」各種生命場景,這些場景像鳥一樣,在他心裡盤旋著,他始終無法忘卻。
日期:2017-03-09
去年11月,50位跨國精英在劍橋大學熱烈討論,將AI列為人類生存首要威脅;去年12月,白宮連發3份報告,要美國為AI紀元做好準備;今年1月,全球2000位精英戒慎恐懼地聯合簽署23條AI發展原則;1月底,「人腦最後防線」德州撲克失守。當AI一步步攻陷人類智慧的堡壘,專家預言60年內統治地球,人類,該如何迎戰AI?
日期:2017-03-02
他創造了績效優於人腦的純AI基金,他說,股價有時像隨機漫步、有時像有方向,但其實是源於投資人在貪婪與恐懼間搖擺。當AI能擺脫恐懼,做出最佳判斷,人類更要學著做AI的主人。
日期:2017-03-02
智慧金融在今後十年內,會在許多領域大量替代人手金融,金融從業人員數量大幅下降。除非在替機器人搔癢或講笑話上有特殊的才華,否則不建議進入金融業。
日期:2017-02-23
在中國文壇,畢飛宇絕對是個火燙人物,甚至是這世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說《玉米》獲獎頻頻;長篇《推拿》更拿下了中國文學最高獎項茅盾文學獎,還被改編成電影;《青衣》則被翻拍為電視劇,轟動一時;張藝謀知名電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劇本亦出自他手。有評論家認為,畢飛宇的文字像魯迅,確實,他像魯迅那樣銳利地透視時代的矛盾,更用輕盈圓融的文字,寫下卑微角落裡發生的故事。
日期:201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