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人口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人口共有7120項結果
健康

內外兼修的健康長壽新策略

當長者因疾病而出現身心功能受損,其內在能力如認知、行動力必然下降,導致無法生活自理。若能善用科技輔助,讓長者自在、有尊嚴地維持既有能力,甚或減緩退化,才是內外兼修的長照政策。

日期:2022-10-05

政治社會

與地球共好 台灣發表第2部國家自願檢視報告 以行動實踐永續發展目標

面對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議程》(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最後10年衝刺,台灣接續2017年提出我國首份的國家自願檢視報告(Voluntary National Reviews, VNR)後,也在2022年第77屆聯合國大會期間提出我國第二份VNR,除了展現我國致力於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決心,以及與地球共好的盼望,也期待促成聯合國接納我國發展夥伴關係,讓世界看見台灣。

日期:2022-10-04

生活消費

阿湯哥駕帆船乘風破浪 台灣人也可以! 美遊艇大廠家族第二代:在台海駕船條件佳 台南又比北部更適合

好萊塢鉅片《捍衛戰士:獨行俠》中的阿湯哥與女主角在海上駕帆船乘風破浪的畫面,激起不少觀眾對於航海及駕船的想像。在外國帆船老手、遊艇大廠家族及國內業者的眼中,台灣四面環海,其實有不錯的條件可以發展帆船及遊艇等海上運動及活動。而且,台灣還處於遊艇休憩產業及帆船運動的發展初期,成長空間非常大。若以發展較成熟的香港及新加坡相比,台灣這方面的潛力不可小看。

日期:2022-10-03

健康

第五屆「南山醫務社工獎」暖心守護醫病關係,激發正向影響力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世界莫不受到衝擊與挑戰,三年多以來,確診與死亡人數持續急速攀升,醫院在第一線防疫前線作戰的同時,背後還有醫務社工默默協助醫護人員與病患家屬,搭建醫師和病家的橋樑,作為安頓與安心的後盾。向來持續關注醫療環境的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攜手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發起「南山醫務社工獎」,就是希望能透過這個獎項,讓大眾看見醫務社工的努力奉獻,也為社會帶來正向影響。

日期:2022-10-03

傳產

都市人「吃花生,沒看過花生葉」,太陽能板竟能種香菇!謝金河:雲林魚農電共生,1項最值得投資

從魚電共生到農電共生但次綠電考察行程,有一整天的時間都在雲林,這個海線鄉鎮,含蓋了台西、四湖、口湖及麥寮,過去除了風大,土壤貧瘠,在地人都外出謀生,台塑六輕建廠帶來一些改變。

日期:2022-09-30

國際總經

有影/我很少見到孫子們…日本療養院聘3歲以下童工 85歲嬤「看孫玩到睡」感動泣:好懷念

全球面臨少子化、高齡化海嘯來襲,尤其日本更出現超高齡化的現象,導致療養院數量一年比一年暴增,為了不讓老年人的生活受到孤立,日本福岡一間療養院想出奇招,特地招募超可愛的「寶寶員工」與阿公阿嬤歡度另類的天倫之樂,如此鮮活的互動也有助於長輩延緩退化。一名85歲的老奶奶開心地說,平常喜歡編織和看電視,但看到嬰兒和幼童來時,她願意放下一切與他們共度時光。

日期:2022-09-30

台東,永續發展的標竿

新食尚部落打造吃的藝術品 品味台東原民文化之美

每年7月中旬,阿美族豐年祭揭開燦夏序幕,穿梭山林的布農族是狩獵霸主,藉由栽植小米記憶日月光陰,蘭嶼島上達悟族遠離塵囂紛擾,保留虔誠信仰與漁獵生活,排灣族與生俱來工藝巧手,襯托渾然天成的貴族氣息,卑南族的花環冠冕傳遞祝福情誼,魯凱族浪漫收穫祭鞦韆儀式,任憑青春絮語浪漫飛揚……原民文化豐富了台東的精神內涵,食衣住行育樂全面展開,兼容並蓄的部落「食」尚,等待旅人們悉心感受探索。

日期:2022-09-30

國際總經

「曾有人遞件申請設立台灣代表處」柬埔寨總理:我立刻把文件燒掉,只歡迎台灣投資不歡迎代表處

柬埔寨詐騙近年因為工作詐騙事件屢屢登上國際媒體版面,部分詐騙集團成員及不少受害者皆來自台灣,估計上千台人受害,政府積極透過各種管道營救受困國人,然而我國在柬埔寨未設館處,增加許多救援難度。柬埔寨總理洪森今(29)天表示,15年前曾有人遞交申請文件,希望柬埔寨政府批准台灣在柬埔寨設立代表處,他說:「我當時立刻命令把文件拿去燒掉」。

日期:2022-09-29

國際總經

第一時間站出來挺台灣、烏克蘭!立陶宛為何如此勇敢?故事要從30年前數十萬人上街擋坦克說起

編按:立陶宛是第一個捐贈疫苗給台灣的歐洲國家,也是在俄烏戰爭中,最早呼籲並實施不使用俄羅斯天然氣、石油、電力,並捐武器給烏克蘭的國家。自從立陶宛在台灣爆紅以來,各界對於立陶宛有許多好奇與疑問,這個國家為什麼如此勇敢、有什麼特色? 然而,相關的資訊有限,能夠看到的多是像教科書般簡略、被周邊大國欺壓的歷史敘述,或是僅限於暢銷的啤酒、巧克力,以及短期旅遊資訊。 作者在前往立陶宛前,也有一樣的困惑,深諳人們心中的疑問。因此在友人及出版社的鼓勵下,結合研究、採訪與親身經驗,深入介紹這個國家。

日期:2022-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