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湄公河,連結了東南亞多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如今,它已不再是外配、外勞的來源地,也不僅是台灣年輕人下南洋端盤子的等號。一群來自台大、政大、清大等知名學府的七年級生,紛紛離開台灣的舒適圈,選擇在這裡上班!《今周刊》採訪團隊飛越一萬公里,深入東南亞四大城市,追蹤這些年輕人的海外奮鬥經歷。他們,領年薪百萬、跨文化經驗、累積資歷、尋找賺錢機會……。出走的理由很多種,但最大的共通性是,離家3000公里,已成為台灣年輕人的職場新選項。
日期:2015-12-24
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一年以來,一言一行動見觀瞻,但他毀譽由人,一覺醒來繼續「嗡嗡嗡」去上工,鮮明的「台灣阿伯」形象,讓他維持高人氣不墜。就職一周年之際,他接受《今周刊》專訪,暢談願景與理念。他要擘畫怎樣的未來?
日期:2015-12-24
勇闖東南亞,離家約3000公里,飛行3小時至4.5小時,每2、3個月回家一次,說著英語或當地語言……,這樣的工作形態,已漸漸成為許多台灣年輕人的職場新常態。
日期:2015-12-24
很長一段時間,擁有大學文憑,就等於擁有競爭力;然而,在不知不覺中,台灣的高等教育,因為政府的浮濫開放,逐漸失去人才分流功能。供過於求的大學院校,更因人口結構變化,面臨生存危機。少子化與招生懸崖,只是台灣高等教育長期弱化的引信,更非只是後段班大學退場轉型,就能徹底解決。
日期:2015-12-10
酒駕事故不斷,除了政府機關如行政院、警政署,企業也正視問題的嚴重性,在公司內規明定員工酒駕的懲處措施,或在尾牙、餐敘要求「酒後不開車」,《今周刊》與酒駕防制協會也邀請企業連署,一同加入防杜酒駕的行列。
日期:2015-12-10
一家全球最大的新藥廠,就要誕生了。不過,它的出生,卻招來投資人的質疑、政治人物的怒罵。輝瑞與愛力根的購併案,為何爭議如此巨大?在避稅之餘,他們還有什麼問題?
日期:2015-12-03
二○一六年,對外,台灣遇到美國升息、歐洲QE政策,以及中國經濟放緩的變數;對內,將面臨總統大選、國內景氣低迷等。投資人該如何在新的一年找到賺錢機會,讓勝率加倍?《今周刊》約訪五位投資達人,親授私房口袋名單與操作心法!
日期:2015-12-03
如何發揮女性特有的職場、創業競爭力,這個問題,成了救世界、救台灣的關鍵;但撇開世界經濟與國家未來不談,姊姊妹妹們即使只為自己掙得職場一片天地,又該如何找出女性特有的競爭優勢?
日期:2015-12-03
健保總額年年成長,估計健保大餅明年將超過六千億元,但在醫護眼中,分配到手上的卻很少,結果導致重症科找不到醫師,包括加護病房等重症病房一床難求。難道,資源沒有放在刀口上嗎?
日期:2015-11-19
台新投顧總經理莊明書認為,美、中、台經濟數據不佳,雖然選舉行情尚未結束,但根據歷史經驗,距離投票日越近,台股漲幅越少,尚未進場者不妨以靜制動;美國升息、總統大選仍是影響台股後市的最大關鍵。
日期:20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