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已連續42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而據衛福部最新數據,2022年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3萬293人,平均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也比2021年快轉了17秒。值得注意的是,罹癌患者年齡層不停下修,癌症不再是上了年紀才會生的病,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平常的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與增加癌症風險有關,要防癌就要防「這10個字」!
日期:2025-01-29
除了珍珠奶茶跟雞排,台灣人的特殊飲食僻好可以稱霸全世界的應該是嗜吃火鍋,台灣人超愛吃鍋,一年可以吃掉三億份,不只寒冷冬天愛吃鍋,連爆熱夏天,火鍋店依舊生意滿滿,台灣人再熱也要吃鍋。超過85%的台灣人不論季節每個月至少會吃一次火鍋, 尤其重度火鍋成癮者可以一周連吃好幾次。來看看網路上火鍋吃貨怎麼說「火鍋是氣溫60度也不能放棄的東西」「因為火鍋店裡面冷氣很涼,吃個麻辣鍋搭配飲料冰淇淋,爆熱急凍更是暢快!」可是,這樣養成狂吃火鍋的習慣,一年、兩年、十年、二十年下來真的沒問題嗎?
日期:2024-11-29
超商食品愈來愈多元,不少人為求方便會直接在便利商店解決三餐,不過,仍是有民眾擔憂長期吃超商食品究竟健不健康;對此,有「無毒教母」之稱的譚敦慈分享她在便利商店的吃法,譚敦慈指出,若選對食物,即使在超商用餐也能安全又健康。
日期:2024-07-10
病從口入!食物未妥善保存、用餐前沒洗手⋯⋯都會造成食物中毒的危機。關於「食物中毒」究竟是怎麼回事?什麼樣的情況才須趕緊就醫?
日期:2024-04-30
大多數人認為吃魚對健康有益,不過,有台大醫師坦言,不是只要吃了魚就代表對身體好,一旦料理方式錯誤,很可能會提高罹患癌症的機率;尤其以年幼的孩子來說,研究顯示,若在年齡偏小時攝取大量的鹹魚、醬菜等醃漬食物,罹患鼻咽癌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出7倍,相當驚人。
日期:2023-09-19
每一個個體內或多或少都有癌細胞存在,人體具有極為奇妙的防衛系統,在免疫功能好的狀況下,會自動將不好的細胞排除;反之狀況不好時,這些癌細胞就有可能快速不正常增生,進而侵犯身體正常生理功能。也有不少人在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後,第一個反應是心理上出現憂鬱,而影響正常的生活品質及飲食。換言之,不少癌症病人並非死於原來診斷的病症,而是因營養不良導致免疫力下降,治療效果不佳,或是有其他併發症。因此,一旦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務必以正面的態度面對,維持良好的身體狀態,積極地治療;而不是沮喪或迷信於沒有根據的偏方。癌症患者的熱量攝取應該比一般人多20%。在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攝取足夠的各種營養素,讓身體備足本錢,維持良好免疫功能,以接受治療期間的種種挑戰。
日期:2023-09-14
隔夜菜有多傷身?有營養師提醒,倘若亂吃隔夜菜,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既傷身又傷腎;此外,包括保存、加熱方式錯誤,也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日期:2023-07-28
多年來,癌症一直高居台灣十大死因首位,所幸,進步的醫療為眾多癌友爭取到更多生存的機會,也因此,除了勇敢對抗,病人更需學習如何與癌細胞和平共處。本書從治療、調理、日常保健三個面向切入,解除大家對癌症的各種疑惑,幫助癌友用最有效,也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重拾健康。
日期:2023-07-04
鼻咽癌是南方華人特別盛行的腫瘤,若發生遠隔轉移,存活期最短僅6個月,台大醫院副院長、台大醫學院耳鼻喉科教授婁培人表示,鼻咽癌是一個非常致命的癌症,每年台灣約新增1600人,發生原因包括家族遺傳、醃漬食物如鹹魚、醬菜等。他提醒,有家族史者要少吃醃漬類食物。
日期:2023-03-28
每到過年,長輩常準備豐富的年夜菜,但除夕當天吃不完,剩的就會放到冰箱,之後再復熱食用,且復熱次數常超過一次,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這樣復熱動作恐會影響健康,容易吃下一堆細菌、甚至致癌物。他點名葉菜類、海鮮類、半熟蛋、佛跳牆這4道菜。
日期:202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