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金融時報》和《經濟學人》相繼呼籲各品牌,將焦點放在一群被稱作「千禧世代」的族群,國際調查機構World Data Lab的數字指出,這群人的消費支出將超越任何世代,第11屆的《今周刊》「商務人士理想品牌大調查」,帶你認識這群市場新興消費勢力。
日期:2018-12-26
「台灣經濟,真的必須調整路線!」郭世明篤定地說,他是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資深新興市場編輯。2009年2月,《經濟學人》以專文點名台灣是「全球最醜經濟體」,報導的第一句:「台灣是全世界最仰賴出口的國家之一!」當時,郭世明駐點印度,負責在第一線觀察亞洲新興國家,隔年他轉進香港,進一步鎖定華人經濟體。
日期:2018-12-22
萬物聯網、人工智慧開啟資訊應用新紀元,也為企業帶來更多機會和挑戰;不論企業規模都需要以全新思維將資安置入基礎管理架構,以面對愈來愈嚴厲、懲罰規模驚人的資訊應用和法規挑戰。
日期:2018-12-18
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中,被生活壓力追趕的日子裡,日復一日的上下班,工作,變成了活下去的手段而已,許多人早已不記得當初對生活滿懷憧憬與動力的自己了。而究竟什麼樣的人,才能自信地說出「是的,我喜歡現在的工作,也喜歡現在的自己。」三個不同的人,三段不同的故事,帶你一起來看千里馬蛻變的過程。
日期:2018-12-17
由大數據(大)、人工智慧(人)、物聯網(物)帶動的「大人物」趨勢方興未艾,看準了大人物趨勢是未來主流,亟於轉型的臺灣,也在五加二計畫中特別納入了「亞洲•矽谷」的規畫,那到底什麼是「亞洲•矽谷」呢? 簡單來說,「『亞洲•矽谷』就是以「面對在地」與「朝向國際」兩大軸線,針對多元服務情境,推動產業基於資通訊製造能量,結合物聯網、雲端、大數據等技術,簡言之,就是要吸納國際大廠的技術能量,一齊在亞洲發光發熱。果不其然,亞洲矽谷的願景不單在臺灣看得到,也獲得了國際大廠的認證與支持。包括微軟(Microsoft)、谷歌(Google)、臉書(Facebook)、亞馬遜(AWS)、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思科(CISCO)全都表態,有意來臺大展身手。
日期:2018-12-13
全球經濟持續下行,世界各國相繼下修今、明兩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值,面對既是危機也是轉機的新未來,擁有人才、技術優勢的臺灣剛好可以趁勢而起,為了幫臺灣科技廠找到新利基,賴揆召開「加速投資臺灣專案會議」,還責成經濟成立「投資臺灣事務所」,由專人專責去傾聽所有臺商的心聲,再將臺商最在意的缺地、缺水、缺電、缺人、缺工等「五缺」的大石頭一一搬除,成就一條既寬敞又平坦的回臺之路。
日期:2018-12-06
台灣重點發展的創新產業,鄰近的韓國也在積極搶奪。為爭取AI、智慧機械等相關產業的外商投資,一向排外性格強烈的韓國,正在努力蛻變。
日期:2018-12-05
中美貿易戰引發的產業重組,讓台灣重新成為企業的優先投資選項。無論是回流台商或國際大廠,著眼的,都是台灣的優質人才與成熟的產業聚落。但台灣資源有限,不具備讓產業百花齊放的客觀條件,只能在眾多選項中做取捨;確定戰略目標後,再排除一切障礙,確保重點產業能在不受干擾的環境下自由發展。這道關鍵選擇題的答案,可能決定台灣未來數十年的走向;因為我們的競爭對手,也正積極搶答。台灣,準備好了嗎?
日期:2018-12-05
在上海發展近30年的太和生技集團董事長郭靖凱,早在2016年,就開始物色台灣的工業區土地。郭靖凱一直採取「邊走邊看」的態度;直到今年中美貿易戰開打,化妝品被美方列入制裁清單,郭靖凱決定以最快速度回台設廠。台灣,是企業因應中美貿易戰的避風港。
日期:2018-12-05
十二月一日,川習會結果很快就能揭曉;若上演最壞劇本,25%的關稅壓力,對中國來說極可能是經濟結構褪變的開始;但對投資人而言,重新回歸資金配置目的,做好短中長期因應規劃,才是上策。
日期:201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