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浪潮的引領下,2024年台股漲勢「飛龍在天」,展望2025年,還有哪些投資機會?又該如何做好資產配置、掌握投資風險?四位投資名家的選股錦囊,以及法人專家、達人的理財攻略,將帶領大家掌握「金蛇年」的獲利契機。
日期:2025-01-22
73萬軍公教繼去(2024)年調薪4%,今(2025)年持續調薪3%,為25年以來首度連續2年加薪,且高普考大學畢業生起薪已自55K起跳,但報考人數卻持續雪崩,11年來驟降86%,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日期:2025-01-15
傳輝達創辦人黃仁勳預計本周抵台,將和「輝黃概念股」的科技業大佬餐敘,並參加輝達台灣分公司尾牙,專家認為,可望加持六大類輝黃概念股的股價,包括AI伺服器、顯卡、AR眼鏡、機器人與自駕車、矽光子、AI電腦等。
日期:2025-01-14
今周刊編按:美股下挫加上春節長假前賣壓調節,台股周一(1/13)開高走低,一路越跌越深,終場下跌523.53點或2.28%,收在22488.33點,跌破各期均線、半年線,跌點創今年第二大。主要電子權值股均下挫,台積電(2330)先漲後跌,盤中最低跌至1070元,最終收在1075元,下跌25元或2.27%,鴻海(2317)最低來到171.5元,下跌10元或5.51%。至於台幣也因外資賣超擴大、開盤就貶破33元關卡,創9年低點。三大法人方面,合計賣超698.85億元,其中外資賣超555.9億元,自營商合計賣超169.5億元,投信則是小買26.63億元。
日期:2025-01-13
在台積電(2330)董事長魏哲家公開力挺多功能機器人後,相關概念股應聲大漲,尤其是機器人指標股台灣精銳(4583),股價自2024年12月12日的681元,在短短8個交易日、12月26日盤中飆上995元價位,直逼千金股寶座。在近期台股漲勢稍為休息的大環境下,台灣精銳週一(1/6)回跌至855元,許多投資人都在想:「拉回可以買了嗎」?
日期:2025-01-05
編按:中國華為旗下鏡頭廠斷鏈,轉單效應台廠可望受惠,今天(12/26)玉晶光(3406)帶頭衝,直接爆萬張大量攻上漲停,突破9月以來的平台整理區,股價收在523元,漲幅高達9.99%。玉晶光以手機鏡頭、AR/VR透鏡的研發和生產為主,在近來機器人和AI技術發展的持續帶動下,也有新一波商機。2024累計營收217.33億元,年增9.46%,券商也預估明年EPS上看41.54元。(以下為摩爾投顧分析師蔡慶龍對AI應用與玉晶光後勢分析)
日期:2024-12-26
鄰近聖誕節前夕,美股持續上演慶祝行情,四大指數12月24日上漲0.9%~1.3%提早收盤,外資昨日現貨買超139億,反而投信小賣18億,顯示雙方態度改變。
日期:2024-12-26
今周刊編按: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看好多功能機器人前景的一番話,讓機器人概念股全面噴發,包括上銀 (2049)、華晶科(3059)、大銀微(4576)、盟立(2464) 等本周都表態上攻。其中,上銀(2049)近6個營業日累積收盤價漲幅達27.75%,且6個營業日起迄2個營業日收盤價價差達51.00元,且12/24成交量為最近60個營業日日平均成交量之5.05倍,因此被證交所列入注意股。上銀攜手大銀、美國新創公司合作開發AI物流機器人,上銀負責開發、設計及提供諧波減速機等產品,美國新創公司負責AI、視覺及軟體,大銀提供驅動器,預計2025年中之後小批量生產。上銀週三(12/25)股價繼續向上衝,最高來到337.5元創3年來新高。專家表示,若錯過搭上這波機器人概念股浪潮的,建議投資人不必追價,因為機器人族群大波段漲勢才剛開始。
日期:2024-12-25
面對金融科技快速湧現,金融產業引進創新技術打造金融服務場景的速度,已成為能否獲得消費者青睞的重要關鍵。而對金融產業資訊部門而言,最大挑戰莫過於在安全、穩定、合規等基礎下,導入現代化 IT 架構與工具,扮演支撐金融產業發展的後盾。為此,康和資訊特別攜手 IBM,在二〇二四年十月十六日舉辦「金融轉型創新局 科技賦能新未來」研討會,特別邀請 IBM 專家從軟體、硬體與資安各個層面透析分享,會中更進一步介紹IBM Z 大型主機,全力協助企業打造兼具創新、永續的金融環境。
日期:2024-11-06
今周刊編按:統一超(2912)才發布前3季亮眼財報,但週五(11/1)股價一開盤卻下殺超過8%,終場跌幅高達6.44%,收在276元,短期均線全破,不少股民都在問「統一超為什麼會跌」、「到底發生什麼事」、「我還以為是除息咧」...。事實上,統一超前3季獲利創同期新高,每股純益8.93元,但股價反映的是第3季營收增長,但獲利卻是季減超過11%、也較去年衰退,旺季出現衰退讓市場信心出現動搖。凱基報告指出,Q3營業利益不如預期,主要是因電價上漲拖累營業利益率,不過,單店日均營收穩健成長且持續展店,預期電價上漲對營運的衝擊將逐漸趨緩,第四季到明年營業利益率可望恢復年增,將有助支撐股價。網友說,之前外資買很多「看有沒有甜甜價下來可以買」,也有人說,自己習慣年後淡季佈局,然後在7-8月旺季開始賣,享受波段利潤就好。
日期: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