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互聯網在新科技發展中擔任不可抹滅的角色,也是撐起股市大多頭的重要源頭。然而,在政府監管可能持續介入下,中美科技巨頭的市值能否持續維持大多頭格局,值得深思。
日期:2021-10-07
台灣加入CPTPP「利大於弊」,外銷業者受惠,但衝擊仍有關稅屏障的內銷產業。政府如何規畫受衝擊產業轉型升級的下一步,回到眼前談判桌上拿到最有利條件?
日期:2021-10-06
中國推出「三道紅線」抑制房價,恒大的高槓桿高周轉模式便快速惡化成債務危機。恒大貸款分散於多家銀行,除少數金額稍高,理應不至於釀成如美國2008年雷曼兄弟風暴。
日期:2021-09-29
面板、NB、晶圓代工、貨櫃航運到金控,這些族群都具有超低本益比,以股價永遠領先基本面的特性,或「老人與狗」效應來看,這些產業也代表著台股的未來。
日期:2021-09-29
台灣時間九月十五日凌晨,全球分析師緊盯蘋果秋季新品線上發表會,今年依然由執行長庫克(Tim Cook)領軍發表各式新品,不同的是,今年採行預錄方式,這也讓新品發表地點,不再只有Apple Park,蘋果各產品線高階主管選在舊金山各處知名景點,發表iPad、Apple Watch、iPhone等新品。市場預估,這次的新機可望讓蘋果守住全年銷售數字基本盤。
日期:2021-09-15
在台灣證券交易所公開資訊觀測站的「公司治理」專區,揭露了各上市櫃公司歷年來的「董監報酬」、「董監酬勞」、「董監酬金」、「員工酬勞」等數據。作為股東,你該如何利用這些資訊,檢視公司對董事、對員工的大方或謹慎?
日期:2021-09-15
國人對消費券的初體驗始於2008年金融海嘯後,馬英九政府為了因應消費緊縮、提振內需經濟,在2009年發給國民每人3600元台幣的消費專用券。過去兩年隨著新冠肺炎席捲全球、重創民間消費,許多國家或地區先後推出形式不一的消費券,在亞洲從中國、香港到南韓都有,在歐洲也有馬爾他及北愛爾蘭等地推出,而12年前的台灣經驗成為各國的重要參考。綜觀各國經驗,官方推出消費券刺激經濟的倍數效果(或槓桿效果),從兩倍至14倍不等,但過程絕非一帆風順,例如南韓原本擬於去年第三季推出,卻因為本土疫情升溫而暫時喊卡。今年官方數次決定重啟,但至今都尚未聽聞已順利上路。地中海小國馬爾他去年首次推出消費券,成績頗佳,讓政府決定今年夏天再來一次,希望進一步提振內需經濟;英國治下的北愛爾蘭,也將在本月12日加入官方推出消費券的行列。
日期:2021-09-09
中國大力推動「共同富裕」,國際間的普世價值「治理」精神面對巨大挑戰,能嚴格落實ESG的企業可能分享到更多資金配置,成為新贏家,台灣的半導體業可能也是受益者。
日期:202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