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解決食安問題的政府,就是一個不及格的政府。」這是蔡英文在競選時所做的宣示。 520國宴中,蔡英文用一張張食材履歷身分證, 悄然地掀開英世代的食安革命。 在食安恐慌的時代,打著溯源當道的食品身分證, 身價鍍金多兩成,成為農業顯學,也造就了台灣新一波的良食商機。
日期:2016-07-20
「人家說,我們這個世代是草莓族,但每當別人這麼說,我就會回答:『我不是草莓,是榴槤!或是西瓜!』」
日期:2016-06-02
一家內壢傳統小藥局,因經營的兄弟檔堅持「比別人早一步」的創新信念,去年連續與全家、天貓等通路大腕合作,藉著雲端大數據,讓地方藥局轉入資本市場。
日期:2016-04-14
許多人年輕時拚事業,病痛纏身時,才懊惱自己忽略了健康。其實每天只要花一點點精神,就能在工作和健康之間取得平衡。《今周刊》請教了四位資深中醫師,看他們如何根據老祖宗的醫學智慧,透過簡單的方法,讓身心靈都舒適愉悅。
日期:2016-02-04
紙,是最容易取得的藝術媒材;紙藝,是中國文化中傳承千年的技藝,中國節慶裡經常見得到紅豔豔、帶著各種寓意的紙藝創作,也是最美好的祝福。這次介紹的台灣紙藝家們,在簡單的一張紙背後,除了祝福,還有好多故事。
日期:2016-01-28
83歲的潘世光是在台灣生活56年的法國神父,他編纂的法語阿美族語字典《Dictionnaire Amis-Français》,最近獲頒教育部「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但他一點也不在乎現世的榮耀,身居天主堂邊的陋室,看著一手打造的天主之鄉,就是這個垂暮聖職者最安寧的歸屬。
日期:2015-12-24
一條湄公河,連結了東南亞多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如今,它已不再是外配、外勞的來源地,也不僅是台灣年輕人下南洋端盤子的等號。一群來自台大、政大、清大等知名學府的七年級生,紛紛離開台灣的舒適圈,選擇在這裡上班!《今周刊》採訪團隊飛越一萬公里,深入東南亞四大城市,追蹤這些年輕人的海外奮鬥經歷。他們,領年薪百萬、跨文化經驗、累積資歷、尋找賺錢機會……。出走的理由很多種,但最大的共通性是,離家3000公里,已成為台灣年輕人的職場新選項。
日期:2015-12-24
總經理林讚峰看準近十年趨勢,靠O2O(離線商務模式)策略讓大家知道產品力,培養品牌忠誠度,透過一波波新品宣傳期,將年輕人養成主力客群。
日期:2015-11-26
從時薪九十元的披薩小弟,到年收入三百萬元的保險業務員,二十七歲的莊聖道沒有高學歷、沒有好家世,即使經濟困窘、客戶刁難,他依舊懂得技巧「說不」,堅持走自己的路,成績一樣亮眼,提早完成他三十歲前在新北市買下一千五百萬元新宅的理想。
日期:2015-11-12
從街頭浪子到NU SKIN大中華區總裁,范家輝總是「敢說、敢做、趕追求」,懂得用「拒絕」捍衛職場主導權的他,即使一度挫敗,卻從不氣餒,他鼓勵年輕世代趁早去海外放膽闖蕩,勇於對職涯的隱形框架說「不」,才能闖出不一樣的人生。
日期:20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