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總統當選人帕維爾(Petr Pavel)1月30日與我國外交部長通話,31日又與我國總統蔡英文通話,引發北京當局不滿抗議。2006至09年間擔任捷克總理的托波拉內克(Mirek Topolanek)31日在推特發文,表示「台灣永遠不會是中國的」,並引用南韓與北韓、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係作例子比喻。
日期:2023-02-01
展望金兔年台股行情,預期指數將「先蹲後跳」,年後若有回檔修正的機會,法人認為是進場布局的好時機,包括半導體、電動車、RISC-V、軍工股及高息族群等,將有機會錢「兔」似錦。
日期:2023-01-19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是深深刻畫在現代人腦海中的一句話,《今周刊》在二○二三年年初,採訪三家為身障與弱勢權益奔走的社會企業,探討他們如何利用科技,解決某種社會痛點,進而建立公司能獨立營運的商業模式。
日期:2023-01-17
我們這期針對存股池中的超豐、台積電、智基與冠德進行檢討與展望。存股池追蹤的40幾檔個股在這次中全部檢討完畢。第280期則是針對追蹤的所有ETF進行回顧並探討今年的操作之道。
日期:2023-01-16
中國1/8結束3年的動態清零,走向跟病毒共存,引爆兩個議題,一是中國經濟能否有更新的發展,二是世界各國面對中國再度「如臨大敵」,南韓、日本等多國宣布對中國人提高檢疫規格,引發其不滿。
日期:2023-01-16
台灣預計二○二四年徵收碳費,環保署有意從每噸新台幣三百元起徵,引爆產業界反彈。端看新加坡經驗,起徵費率低,但逐年調漲機制明確,讓碳稅有效作用,值得台灣借鏡。
日期:2023-01-04
中國防疫政策51天內宛如坐了一趟雲霄飛車,官方棄守堅持了近3年的「動態清零」政策,隨之而來的,是「全面解封」的關鍵倒數。力拚「快速達峰」的中國,將如何衝擊台商? 「中國需求」又將如何影響亞洲乃至全球經濟?最終,展望解封後中國的復甦之路,又存在哪些機會與變局?
日期:2023-01-04
為追求時間帶來的複利報酬,許多投資人會選擇以存股面對市場。今周刊《存股助理》電子報總編輯謝富旭提醒,考量到人生不同階段的總資產與收入變化,投資人可將持股分為電子股、傳產股、金融股與債券ETF四大類,藉由比例調整來分散風險,並從中建立專屬自己的聚寶盆名單。
日期:2023-01-03
浩鼎生技(4174)董事長暨創辦人張念慈於台灣時間12/29上午,在美國聖地牙哥家中因突發心臟病猝逝,享壽72歲,消息傳出各界震驚。張家三兄弟都是「生技界聞人」,張念慈排行老大,與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讀博士後研究時,緊臨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的實驗室,兩人變成莫逆之交,到後來成立浩鼎後進一步產學合作。張家老二張念中是美國生物統計公司主管,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高度互動;老三張念原則台大化工系畢業,後來赴美華盛頓大學取得化工博士,現為中裕董事長。
日期:2022-12-29
台日結盟不只在半導體晶圓代工,還將把台灣獨強的半導體製造技術延伸到生技領域。日前我主持的《陽明交大幫幫忙》節目,邀請到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前陽明校長郭旭崧、前交大校長張懋中三位重量級來賓,分享陽明交大與京都大學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山中伸彌合作研發自動化的幹細胞製備技術。
日期:202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