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中小企業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中小企業共有2351項結果
科技

首屆「亞太循環經濟論壇」台灣展現成果

台灣近年來致力推動循環經濟,從日常生活減塑、製程能資源效率提升,到沼氣發電,政策的力道有目共睹。首屆「亞太循環經濟論壇」應運而生,為期三天的活動於高雄展覽館圓滿落幕,完整呈現台灣推動循環經濟的階段性成果。包括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聯合國環境署國際資源委員會共同主席喬納茲.珀多尼克(Janez Potocnik)和工研院長劉文雄等重量級來賓,分別發表對台灣循環經濟的展望和未來方向。論壇的第二天,在副總統的見證下,由經濟部主導的「台灣循環經濟大聯盟(Taiwan Circular Economy 100,TCE100) 」宣示成立,要讓台灣不僅是全球循環經濟相關產業供應鏈的要角,更要成為循環經濟的領導國家。

日期:2019-11-15

科技

實現亞洲矽谷打造產業藍海 13家企業數位轉型

〈台北訊〉為連結智慧科技,搶進新世代產業,國發會提出的「亞洲・矽谷推動方案」持續進展,導入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科技應用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驅動經濟成長。在今年的「亞洲矽谷智慧商業服務應用推廣計畫」中,經濟部協助國內13家企業,帶動企業數位轉型,也落實我國發展「數位國家、智慧島嶼」的願景。

日期:2019-11-13

勞保勞退

如何永久解決老後問題?

全球正因人的壽命延長及少子化愈趨嚴重,導致各國的年金恐有破產之虞,日本最近提出了「事業繼承」的構想,個人可透過併購公司保有財源,解決老後問題。

日期:2019-11-13

房地產

二代接班重門面 成台中商辦最佳助燃劑

不管是搭乘高鐵或開車自國道一號南下,陽光一露臉,你就可以清楚辨識「台中」到了!新穎、密集、高聳的建築群,構建成台中市中心華麗的天際線;台中中港交流道一下來就是七期,從高鐵站可經由台七十四線快速道路十分鐘抵達,明年(2020)捷運通車後,也可以仰賴軌道直通。七期占據地利優勢,成為中部A咖產業的商辦天菜。

日期:2019-11-13

職場

文化商人教會編輯 「讓書熱賣就高興」

「出版業很辛苦,每天都像在創業;但還是要回歸管理上檢視自己的資源是否足以應付。」三采文化董事長張輝明整合編輯、行銷部門,練就出一套出版社兼顧出版與銷售的經營心法。

日期:2019-11-13

房地產

商辦大復活 關鍵報告

商辦市場的需求端是靠產業支撐,當整個社會的產業對辦公室的需求不振,商辦市場就會黯淡無光。這條長長隧道,黯淡了十多年,終於,迎來第一道光。「台灣深厚的科技研發能量與豐沛人才,讓戴爾在台灣不斷持續擴充規模。」戴爾科技在台承租面積不斷擴大,「戴爾科技大樓」早已是既成事實地矗立在敦化南路上。全球主要的CoWork公司不約而同嗅到台灣的需求激增,同時在台北頂級商辦快速拓點,讓台灣頂級辦公室租金創下18年來新高。商辦第一道光的背後,隱含著什麼寓意?隱隱欲升的爆發力,台灣經濟其實不需悲觀以對!

日期:2019-11-13

科技

大手牽小手 引領台灣向前走 智慧健康產業小聚 熱烈迴響

數位科技的浪潮結合5G與AI之關鍵技術,已經為健康產業帶來革命性的新樣貌。台灣不僅在資通訊(ICT)與半導體產業擁有豐厚的技術能量與產業基礎,生醫領域近幾年亦是蓬勃發展。由經濟部工業局指導、財團法人台灣中小企業聯合輔導基金會、經濟部工業局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畫主辦、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協辦的「大手牽小手 引領台灣向前走-智慧健康產業小聚」,11月6日於台北文創會所溫馨登場。當天近百家上市公司、新創企業與各駐台辦事處商務代表與會,彼此交流尋求外部創新時大小企業需有的策略思維,及荷蘭、印度、日本引導台灣企業進入產業的成功案例與利多政策說明。小聚當天亦邀請台灣與國際新創Showcase進行產品與技術發表,真正落實產業大小牽小手跨域交流,建構合作平台,共同碰撞新火花。

日期:2019-11-13

全球股市

尋找中國版的Google與輝瑞藥廠 分享下一波中國經濟增長紅利

10月底,中國首家營業收入為零,連續虧損數年的企業,澤璟製藥在科創板順利通過上市審查會。如果澤璟製藥順利獲得註冊並發行上市,毫無疑問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的一個里程碑。

日期:2019-11-12

幸福熟齡

退休後買部車犒賞自己、蓋間夢想中的房子?別傻了!他體悟:退休後千萬別做的7件事

「這年紀了,吃得下,拉得出,笑得大聲,睡得安穩最重要了,國家興亡,兩岸局勢,年輕人未來,交給能人去吧,別瞎操心,別想太多,看看不爽就罵幾句,自己生命真正相關的無非就是一口氣吧,其餘多是身外事,不相干的。」

日期:2019-11-09

焦點新聞

為什麼台灣 GDP 持續成長,薪資卻沒有成長?台灣應該發展「這個產業」才能突破困境

中研院經濟所的楊子霆助研究員,分析實際數據發現: 實質 GDP 僅能反映國內生產數量,不代表國民消費能力,特別是近 15 年來,臺灣經濟仰賴「資通訊產業」出口,其生產品價格在全球競爭下越來越低,而大眾想消費的民生物品,卻因「原油價格上漲」越來越高,這造成「實質薪資」的成長大幅落後「實質 GDP」的成長。若要突破關卡,強化發展以人才價值為主的產業,是改變現有困境的方向之一。

日期:2019-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