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中國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中國共有10000項結果
科技

世界「氫能產業」台灣被甩在後段班...中興電工已研發氫能摩托車卻遭判詐欺沒入30億 老謝:陳年案件讓它翻船

江義福掛念台灣氫能產業的發展!上個星期在颱風天的一個下午,專程到林口華亞科技園區的中興電工氫能廠區來看江義福董事長。這次高等法院台中分院判決犯詐欺罪判刑五年五個月,中興電工被沒入30.9916億元,由於這是高院二審,江董已做了最壞的打算,不過他滿腹委屈,我靜靜地聽著江董訴説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日期:2023-08-06

國際總經

張忠謀:中國想奪半導體霸主機會不大、台海兩棲戰可能性低…紐時3小時專訪還談了什麼?

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科技冷戰暗潮洶湧,紐約時報四日刊登對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三個多小時的專訪。他表明,雖然美中科技競爭愈演愈烈,但「我們控制住所有的瓶頸,如果我們要掐住他們(中國大陸),他們其實無能為力」。紐時同日另刊登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的訪談,他強調,台積電在走向全球的同時,仍須根留台灣。

日期:2023-08-06

暖神投資組

【黃豐凱】20230805pp大數據周報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8-06

政治社會

網傳「抽取百萬台灣人血液交AIT、製造病毒滅絕中國人」…北榮:誣衊太扯已報警、士檢出手!

有網路影片指稱,中央研究院的「台灣醫療精準計畫」是配合美國在台設置P4實驗室,而台北榮總被分配上交15萬血液樣本。北榮週六(8/5)澄清,網路所言純屬虛構,破壞學術研究倫理與精神,要求散布者立刻道歉並收回不實言論,已報請檢警追查,士林地檢署已火速成立專案小組。

日期:2023-08-05

傳產

不敵世代革命!歷經50年「雄獅圖書」走入歷史 創辦人李賢文:台灣美術道路「只有開始,沒有結束」

老字號美術類出版社「雄獅圖書」成立50年,即將熄燈走入歷史,創辦人李賢文在臉書「雄獅美術」粉絲頁上寫道,「雄獅圖書歷經五十年寒暑,即將走入歷史」,但他也強調,「台灣美術的道路,只有開始,沒有結束。」

日期:2023-08-05

科技

《紐時》專訪/「除了台灣,我們不能把台積電放在其他地方!」劉德音否認「矽盾說」:台海關係取決於它

《紐約時報》4日刊出對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的專訪,該報導以「台積電走向全球,但仍需根留台灣」為主題,劉德音解釋儘管台灣處於地緣政治緊張的地方,但因為生產公司最尖端的晶片需要多達3000名的科學家一同努力研發,除了台灣,「我們不能把它放在其他地方」。不過,劉德音也否認矽盾說,他直言中國大陸不會因半導體改變其軍事態度─不會因半導體攻打台灣、但也不會因半導體而不打台灣;台海關係還要是要取決中美態度。

日期:2023-08-05

台股

雙酚A除控技術亮相!南亞「SAYA餘創」拚環保再生,聚酯回收量能大提升

南亞旗下環保再生品牌「SAYA餘創」,周五(8/4)首度公開「BPA-Clear雙酚A除控技術」,強調能透過去除技術讓聚酯回收產品更加安全、無毒。

日期:2023-08-04

理財

美、中兩大經濟體唱反調,復甦列車何時啟動?

國泰世華2023下半年全球投資趨勢論壇,三位大師齊聚開講

日期:2023-08-04

存股池追蹤

存股助理第361期︱群電、精誠第二季財報評析

群電(6412)與精誠(6214)公布令市場驚豔的第二季獲利,這兩檔存股池追蹤的公司染上AI概念股色彩,股性趨於活潑。但我們認為它們目前的價位只是反應出它們原本應有的內在價值而已。

日期:2023-08-04

傳產

「我們不再僅是一家台灣公司」輝能赴法設廠獲510億補貼…這家固態電池廠,憑什麼獲德國百年車廠青睞?

今周刊編按:電動車議題大熱,因此比液態電池更穩定、同時具備續航力與安全性的固態電池,也成為市場關注重點,儘管業界粗估固態電池可能要2025年才有機會進入量產,但各大車廠也透過投資、甚至自行研發卡位固態電池生態鏈。固態電池製造商輝能在法國投資超級電池工廠有重大進展,週四(8/3)晚間宣布,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通過法國政府對輝能高達15億歐元(約新台幣510億元)補助案,將在2029年前階段性獲得補助,該工廠預計直接聘雇人數為3000人。輝能5月才宣布,投資57億美元(約新台幣1754億元)在法國北部興建1座超級工廠,這也是該公司在海外第1家、也是最大的工廠。執行長楊思枏當時受訪時表示,由於台灣成為美中關係緊張的焦點,希望在海外建立基地,以確保能長期維持營運,「我們不再是一家台灣公司。」不過,經濟部長王美花得知這訊息後表示,她有跟楊思枬通話,了解後知道這個誤會大了。楊思枬對她解釋,是因為要到歐洲去佈局,才會說「不僅僅」是台灣公司,並非說不是台灣公司。(原文刊載於2022/1/27,更新時間為2023/8/4)

日期:20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