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中國二會登場,中國經濟態勢疲弱、股市也跌不休,國務院總理李強週二(3/5)在工作報告時特別指出,繼續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准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鼓勵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此舉也被視為對外資釋出善意、再鬆綁企圖引資。關於涉台議題,李強則是重申九二共識、和平發展以及統一等關鍵詞,但是罕見提到「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過去幾年政府工作報告並未重述這個觀點,這次是2018年來首度出現。
日期:2024-03-05
中國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二會)周二(3/5 )揭幕,國務院總理李強首度提出政府工作報告,稱去年圓滿達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並把今年全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目標定在 5% 左右。
日期:2024-03-05
一場中美多家基金公司、行業公會參與的座談會,中國參加者最關心的退休金制度發展機會。美國的行業老司機分享經驗。
日期:2024-03-05
「現在回想起來,真的覺得好像一場夢!」阮秋姮出生於北越偏僻農村,母親在她幼時就遠赴台灣工作,因缺乏陪伴且過早扛起家庭責任,她一度對人生迷茫,虛擲一整年流連網咖、沉迷遊戲,甚至被視為是「壞掉的小女生」。那年,阮秋姮因為打架遭帶回警局,父親來到警局未曾出言責備,只給了她一個溫暖的擁抱,那個擁抱,讓她下定決心改變,答應母親來台灣學中文的提議。阮秋姮歷經語言、刻板印象等挑戰,不但是中華民國國慶典禮首位新住民女主持人,也是台灣最早經營網路自媒體的越南人,更因參與電視節目獲金鐘獎入圍肯定。「壞掉的小女生」最後蛻變成鏡頭前,大家認識的「阮秋姮」。
日期:2024-03-05
力積電(6770)上周宣布獲得印度政府同意,與印度電子業大咖塔塔集團合作,將在印度西部省份古吉拉特邦(Gujarat)共同建立一座12吋晶圓廠,也是印度第一座12吋晶圓廠,投資額約3400億台幣。有趣的是,與台積電赴海外設廠的模式不同,印度合作案是採取製造IP技術授權的方式,也就是印度向力積電購買28奈米製程技術,力積電分階段收取授權金,來幫助印度建廠。黃崇仁提到,力積電已經成立製造IP技術授權的專責部門,而且在日本仙台及印度古吉拉特邦這兩個合作案之外,還有另外1~2個國家正在洽談力積電技術輸出。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合作案在印度政府拍板後,全案快馬加鞭,預計本月12日就舉行動土儀式,黃崇仁可能親自出席,印度速度讓他「也覺得很shock(震驚)!」
日期:2024-03-04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4)日邀請海委會主委管碧玲、陸委會主委邱太三等官員針對中國快艇越界翻覆案進行專案報告以及備詢。民進黨立委沈伯洋質詢時強調兩項問題,首先是針對未來的預判,以及如何透過透明措施預防類似事件以抵擋中國攻擊。
日期:2024-03-04
中國今年全國人大會議閉幕後不舉行總理記者會,打破30餘年慣例。旅美中國學者胡平認為,這意味著總理地位降低,以及「兩會」開放性降低;鄧聿文則說,這是「公開羞怒李強」。
日期:2024-03-04
麗豐KY(4137)於上週五晚間公布全年獲利,並宣布將進行現金增資與可轉債兩項募資行動。雙管齊下的募資,初估將總共募集到約16億元。帳上現金部位高達55.91億元的麗豐KY,為何還需要找錢,這一期我們好好來分析。
日期:2024-03-04
受惠於美股上週五(3/1日)四大指數上漲,輝達、超微大漲4%到5%,費城半導體指數更是大漲逾4%,台股周一(3/4)開高走高,近午盤大漲近400點,最高來到19333.39點續創歷史新高。權值王台積電(2330)挾著ADR大漲4%態勢、也同步再創天價,來到725元,大漲36元、漲幅超過半根停板,市值一躍18.66兆元,單日暴增超過8千億。呂張投資團隊總監呂宗耀在謝金河主持的《數字台灣》節目中指出,台灣受惠於美國地緣政治及供應鏈的移轉,台股從去年破了歷史新高12682後一路往上漲到萬9,漲幅逾5成。「對台灣的股票市場,不要用只用數字2萬、2萬多去把自己窄化;你不要設他的天花板。」
日期:2024-03-04
《漢聲》雜誌創辦人黃永松因肝昏迷入住加護病房多日,周一(3/4)離世,享壽80歲。作家好友楊渡在臉書上發文證實,黃永松是在凌晨4點30分辭世。楊渡說今天早晨接到黃永松兒子的簡訊,說父親因肝昏迷住在加護病房多日,週日原本想移到安寧病房,但因怕身體無法承受而未移動。「我總感覺,永松兄是來這人世修行的神仙,修行圓滿了,要回去天庭。他為世間的神佛廟宇做了那麼多事,為民俗藝術的保存,奉獻那麼多心血,為文化的傳承創新,貢獻一生,我相信,天上神佛都會看顧著他的。」楊渡說,黃永松是民間工藝、表演藝術、民俗文化、廟宇建築、古蹟保存、歷史真相等的傳承人,也是守護神,如今,守護世間的神仙,功德圓滿,要回去天庭了,願天上神仙一起來守護他,伴著他遠行。《漢聲》雜誌辦了近半個世紀,它用細琢精雕的方式,完成了「福建土樓」、「貴州蠟染布」等,一篇又一篇,驚人的文化報導,受到了《時代》雜誌、BBC等國際媒體的肯定。黃永松,這位替「中國結」命名的老人,至今還提著鍬,在文化土壤上掘著,他說,他是拉風箏的人,想「傳」,也盼著人「承」。(原文刊載於2017/11/29,更新時間為2024/3/4)
日期:202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