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證券分析師的眼光,親身勸告股民「不要總想在股海打帶跑」。身為中國第一分析師,他也曾像其他業內人士一般,追捧趨勢預測、個股研究,他以個人的經驗,告訴大家「不要做短期投資」。很多人都認為短期投資更靈活,當局勢不對時,可以隨時賣了就跑。不過,短期投資是賺取其他股民的錢,長期看下來,這終究是一場零和遊戲,不是賺走其他人的錢,就是被其他人賺走自己的錢。頻繁進出股市,還有可能會錯過股價上漲的大波段,或者在該跑時來不及,跌了一段後反而捨不得逃,想等股價回漲,於是慘遭「套牢」。反觀上市公司董事,因為他們的股票買賣受到限制,反而更容易因此賺到股票利得。他勸告股民,要慎重的做好股票研究後,才進場買進,這樣就不會因為股價一時的波動而人心惶惶。做過萬千嘗試,他為何不推「價值投資」和「企業研究」? 既然如此,那是否該學習做價值投資或成長型投資呢?事實上,身為一位分析師,作者也曾崇尚價值投資,企圖找到能持續看漲的潛力股。然而,他卻並不打算把這種投資方式推薦給一般散戶。除了曠日廢時以外,價值投資和企業研究都有著各自的局限和盲點。價值投資容易遇到價值陷阱,買到自以為便宜的股票,結果卻無法創造相應的績效,股價遲遲沒有起色,導致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想靠企業研究來找到一支高成長的好股票,也未必順遂。因為,成長率高或許只是假象,實際上股東未必能因此獲得高收益……何況一般散戶總是忙碌,根本沒有多餘時間進行這些分析研究,因此容易道聽塗說,一知半解就貿然投資,當股價出現波動就會容易心慌意亂,即使投對標的也往往因此功虧一簣……為何他最終導引出的結論是「指數投資」?打滾股市十餘年,反覆閱讀、思考和推翻自己過去的作法後,他要告訴散戶:做指數投資,才是最實在的方式。
日期:2023-08-30
今周刊編按:中國40年來透過大規模投資及基礎建設推動經濟增長,使他們走出貧困,成為出口實力席捲全球的全球巨人。不過現在,卻是到處出現經濟困境跡象,包括房地產泡沫破裂,全球對中國產品需求下降等等,讓中國從貧困走向大國地位的經濟模式,似乎已經破裂,華爾街日報更點出:中國40年的繁榮已經結束。
日期:2023-08-21
沒有周小川的明星光環,也缺乏易綱的國際學經歷,新任人行行長潘功勝步步跟緊習近平的政策,在避免貪腐違紀的前提下,強力支持民企與房地產。
日期:2023-08-09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於周五(7)呼籲中國進行市場改革,並批評這個全球第2大經濟體最近對美國企業的「懲罰性」行動以及對某些關鍵礦產(據信為鎵、鍺)的新出口管制。葉倫於本週四(6)抵達北京後表示,(中國大陸)這些舉措凸顯了西方追尋多元供應鏈的必要性已增加韌性,並警告稱,美國及其盟友將對她所稱的中國「不公平經濟行為」作出反擊。
日期:2023-07-08
據外電報導,中國當局即將完成對螞蟻集團的長達數年的監管改革,處以至少 80 億元人民幣(約345億元新台幣)的罰款。
日期:2023-07-07
華爾街日報 (WSJ) 引述知情人士報導,中國計劃任命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接替易綱,擔任人行行長,主要是相中潘功勝國際化的背景。
日期:2023-07-02
有可能和美元競爭貨幣霸權的,只有歐元及人民幣。根據世界銀行2021年的數據,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為23兆美元;中國是第2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為17.7兆美元;歐元區,也就是用歐元的19個國家,則為第3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為14.5兆美元。歐元在貨幣各項功能上,都僅次於美元。人民幣雖然在貨幣各項功能上,還差了美元一大截,但是中國經濟體量大,政府有野心、也有做法要將人民幣國際化。其他重要的國際貨幣,如日元、英鎊、瑞士法郎、加幣、澳幣等,因為經濟體不夠大,也沒有野心要和美元一爭高下,因此都不是霸權貨幣的料。
日期:2023-06-14
「超級央行周」來臨,美國聯準會(Fed)、歐洲央行(ECB)及日本銀行(央行)都將在本周公布利率決策,Fed官員是否會停下升息腳步,投資人屏息以待。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可能在本周訪問中國,甚至可能拜會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成為美中關係解凍最新跡象,並為美國財長葉倫訪中鋪路。
日期:2023-06-11
「能源轉型推動得愈快、愈用力,成本就會變得愈貴。」去年初,一場氣候變遷暨貨幣政策論壇上,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施納貝爾(Isabel Schnabel)開出第一槍,示警全球經濟朝綠色能源轉型雖然勢在必行,但在過程中,將伴隨持續性的通貨膨脹,也就是所謂的「綠通膨(greenflation)」。
日期:2023-06-07
上海經濟學家謝國忠在《南華早報》投稿預估,港幣對美元的貨幣掛鉤已無法再持續,若堅持與掛鉤美元,可能導致房地產價格和經濟崩潰。謝國忠並建議,香港可透過將政府工資轉換為人民幣,並開始以人民幣徵稅來啟動過渡過程。
日期: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