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1-01-07
依指揮中心109年12月30日公布新聞稿,自1/15起入境居家檢疫對象必須在防疫旅宿進行居家檢疫,於家中限1人1戶且須填寫切結書。
日期:2021-01-06
標榜能讓民眾享受便利服務、接軌國際潮流的晶片身分證,因無法化解資安疑慮,在試辦前夕狼狽喊卡。其實,台灣民意拒絕的,並非身分識別數位化,而是政府不願耐心溝通的草率態度。
日期:2021-01-06
中國企業家馬雲遭清算,大家都知道這是政治行動,台灣卻傾向用「金融邏輯」來解釋。認知框架若是錯的,那判斷肯定是錯的,我必須再次解釋中國的「權本主義」是什麼。
日期:2020-12-30
台灣跟納哥諾卡拉巴克之間的距離幾乎是一個亞洲,雙方的歷史背景與居住環境等可謂天差地遠,但即便如此,台灣的國防專家仍應密切研究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之間的衝突,尤其是最近發生的納哥諾卡拉巴克戰爭。台灣可以借鏡其經驗,為中國可能採取的軍事行動做好準備。
日期:2020-12-29
眼看兩岸局面十分緊張,為了避免擦槍走火,台灣與中國應當重新展開熱線來化解目前的緊張狀態。誠如蔡英文在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所言:「我們必須要在友善、尊重與包容的原則下,找出兩岸和平共存的方法。」以往面對較為棘手的問題時,兩國都會利用特殊管道從中協調。舉凡李明哲案開放旁聽審判以及中國遊客翻車意外,都是交給大陸委員會、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海峽交流基金會等組織處理。如今,蔡英文雖然明確表態堅守台灣國格,但仍對中國持續釋出善意,並表示在沒有任何政治前提之下,會很樂意與對岸領導人習近平進行談話。不過,中國堅持蔡英文必須承認一個中國、九二共識才有對談的機會,並持續在台海周邊部署解放軍。雖然部分人士批評蔡英文過於固執,但即使如此也無法正當化中國單方面行使武力來試圖恫嚇台灣人民。因此,其他國家(尤其是準備上任的拜登政權)在制定台海政策時,若是天真的認為台灣和中國之間就是這麼一來一往,或甚至認為台灣也需要為台海危機負責,那麼所制定的外交政策恐怕一塌糊塗。
日期:2020-12-22
台鐵環島鐵路電氣化最後一哩路,南迴鐵路枋寮到知本路段將於23日正式啟動。總統蔡英文今(20)天出席屏東火車站「南迴鐵路電氣化通車典禮」表示,現在所有列車都可以直接往來在台東、屏東之間,更可以縮短半個小時以上的車程。另外,未來還有一系列提升東部軌道運輸的措施,包括花東鐵路雙軌化工程,以及台鐵新採購的600輛城際列車。
日期: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