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一直是我們心中的痛,是癌症死因首位,經過歷任署長與同仁努力,明年起相關長期計畫將持續進行。」今年6月29日,時任衛福部長陳時中開心出席國健署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計畫記者會,宣布將LDCT篩檢列入常規補助,拚提高患者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原來的美事一樁,如今卻引發爭議,國健署明年度編列的癌症防治經費,未見理當要新增的肺癌篩檢,屆時是否排擠或「吃掉」其他既有計畫經費,後續值得觀察。
日期:2022-10-28
台灣被動元件龍頭國巨(2327)在台股盤後宣布,預計以6.86億歐元(約214億元台幣)現金收購法國能源及電機大廠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旗下的高階工業感測器事業部Telemecanique Sensors。國巨將取得Telemecanique Sensors相關的感測器業務及專利,以及Telemecanique SensorsTM的商標授權,此交易協議皆已獲得雙方公司董事會的決議通過,全案預計2023年完成。若不計國巨以換股方式進行的奇力新合併案,今天宣布收購案的214億元台幣,可說是國巨近年來規模第二大的現金併購交易,僅次於2019年底宣布的美國高端電子零組件大廠基美(Kemet)收購案的16.4億美元(近530億元台幣)。
日期:2022-10-27
「現在,『這裡』的投資風險,可能比過去五十年的任何時候都要高⋯⋯,這個地方,顯然不具有任何意義上的『建設性前景』。」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輕嘆了一口氣。
日期:2022-10-26
編按:針對美中台議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週一 (10/17) 表示,北京決心加快統一時間表,不惜以武力手段來實現,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吉爾迪(Michael Gilday)上將19日在大西洋理事會亦指出,中國可能會在2022年或2023年展開攻台行動,不能排除其可能性。國安局長陳明通週四(10/20)在立院外交國防委員會上,被問到如何看待布林肯稱中共會加速統一台灣的時間,陳明通說中共作好攻台軍事準備的時程,有好幾個時間點需要注意,從完成軍事整備2027年、2025年,「2023年也必須密注」,中共對台比較可能是「以戰逼談」,國安單位有一定因應建議。陳明通表示,中共為了轉移自己國內壓力也可能攻台,「獨裁國家常常做這種事」,若是中國實施封鎖台灣能撐多久?陳明通坦言封鎖視同戰爭,會想辦法做安全通道,國安部門有因應,「這是非常嚴肅的國安問題」。會前陳明通受訪時表示,有注意到20大報告對台部分,「其實是老調重彈,武力攻台沒有贏的可能。」
日期:2022-10-20
1977年11月發生的中壢事件,不僅引起不少社會波瀾,也在當時就讀新竹中學的一位高中生心中,悄悄種下了政治啟蒙的種子。45年後的今天,他代表民進黨問鼎苗栗縣長,這也是台灣實施地方自治72年來,苗栗縣距離首次政黨輪替最接近的一次。他就是苗栗縣第一位不動產估價師、前苗栗縣地政士公會理事長,也是前任頭份市長的徐定禎。
日期:2022-10-18
如果說故事能建立更強烈的連結、被記住更久,並鼓舞行動,那也難怪當企業面對不同的團體,會利用說故事來增進利益
日期:2022-09-26
基隆市長林右昌昨(9/15)在議會進行任內最後一次施政報告,細數8年來點滴,並在報告最後一頁寫著「基隆就是一個成就夢想的地方」。基隆負債也從124億餘元,降為不到76億元,也讓基隆由後段班翻轉成為前段班。
日期:2022-09-15
青年低薪問題,嚴重時恐動搖國本,大隻雞晚啼的嘉義縣,在產官學研攜手協力下,逐步朝農工大縣邁進,科學園區與6大新興工業園區,瞄準智慧農業、智慧載具、精準健康3方向,加上無人機國家隊,為地方創造多元產業發展可能性。在智慧化、高值化、綠色永續架構下,青年毋須離鄉背井,甚至青農週入十萬不是夢,讓嘉義縣後發先至,吸引青年返「嘉」圓夢。
日期:2022-09-01
《2022臺北、臺中、臺南&⾼雄⽶其林指南》8/30舉行頒獎典禮,本屆特別的是,除了「臺北、臺中」的一、二、三星餐廳,指南首度納入臺南與高雄雙城,共 83 個店家入選,2 家高雄餐廳獲得一星肯定,5家臺北餐廳新獲得一星肯定,2家餐廳新獲得綠星肯定其永續承諾。根據米其林官方規範,獲得一星的餐廳表示在同類別裡出眾;二星代表廚藝高明、值得繞道前往;三星為最高星級,代表餐廳供應的料理出類拔萃、值得專程造訪。今周刊曾報導過欣葉鐘菜、承Sho、壽司芳、Paris 1930 de Hideki Takayama、雅閣,奪下一星殊榮,其中雅閣非首次摘星,但是新主廚表現驚艷。另外,還有米其林綠星小小樹食也是這次新入圍的餐廳。新入圍的各家餐廳,奪星之路怎麼走?以下是今周刊精彩報導以及完整米其林餐廳名單一次看!
日期:2022-08-30
PIMCO (品浩) 提示: 烏俄戰爭將加速去全球化並影響美國的外交政策,同時改變歐洲能源供給與能源政策,並造成企業產線轉移。中美之間的長期展望、氣候政策和通膨的長期趨勢同樣重要。在持續出現挑戰下,韌性是當前各國政府及企業關注的焦點。
日期:202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