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編輯同仁遲未收到最後的校對回稿,致電詢問後始知噩耗──本刊「重磅觀察」專欄名家范疇先生,已然辭世。離開的時間是周一凌晨1點04分,編輯台收到原始稿件的時間,是46小時前的周六凌晨3點12分。料想,這該是范大哥的最後一文。自2014年7月起,范大哥至今為本刊執筆已逾9年。9年間,兩岸、全球地緣政治局勢變化巨大,大哥總有獨到洞察,評論的筆鋒始終犀利;其中少數暫離政經風雲的討論,包括去年6月一篇「談生死」的分享。「生與死的拐點是『意識』。有意識,就是生;無意識,就是死…。你或我有意識的時候,有沒有在主宰自己的意識?有,那叫意志;沒有,那叫失志。」他當時這麼寫到。本期專欄雖是范疇的最後一文,但他已留下太多的重磅敲擊;故然封筆,筆鋒的餘韻必仍繼續觸動閱者意識。今周刊編輯團隊謹此致哀。今周刊總編輯 楊紹華
日期:2023-11-08
我從2004年開始投資,把能讀的相關書籍和論文都讀過了,我也寫了投資相關書籍,也曾和別人共同翻譯過外國的投資書籍。不久之前,我仍能把投資當成興趣,就算周圍的人對投資沒有興趣,我也不在乎。畢竟,每個人的興趣不可能都一模一樣。
日期:2023-11-08
有個曾經服務過的案件,給了我很大的衝擊,直到現在,我都認為這個案件或許是老天爺冥冥之中給我的啟示。
日期:2023-11-08
勞保加在公司或工會,哪個比較好?正確加保就能確保自己少繳多領嗎?甚至還能有機會多省健保費跟稅金嗎?如果想做到成本繳的少,退休領得多,簡單說就是讓這些規則有更高CP值,該怎麼做呢?今天會跟你分享的幾個諮詢規劃案例,也許能協助你判斷怎麼加保比較划算。
日期:2023-11-06
萬事萬物都是投資。這個理論來自於日本知名的財經作家,也是重要金融機關的投資長奧野一成。用你的機會成本選擇一件事來做,就是十足的投資行為。他舉的例子是一個學生參加桌球社,下課後花許多時間練習,最後贏得比賽,這也是一種投資行為。能夠拿來投資的籌碼,不只金錢,還有時間。你投資時間去麥當勞打工,賺取工讀費用,不管是當學費、生活費還是娛樂費,那都是投資行為。
日期:2023-11-05
呂律師您好,冒昧打擾您,但想以您的智慧可能可以為我帶來不一樣的思維。我和初戀交往9年結婚,生了一個蜜月寶寶,考量到我們的年齡、經濟、與小孩年紀差距以及育兒艱辛,思考後決定不生第二胎,也好把錢留給晚年的自己,讓孩子不那麼辛苦,還要養爸媽。但我聽到其他人說生一個孤單,還是整懶趴火上來(雖然我沒有)。第一年我聽聽就算了,但這幾次,連陌生人都可以對你指點兩句。我聽到這種話也難免為孩子感到心疼,讓你此生無法體驗手足之情,偉大的呂律絲能教我怎麼讓那些人閉嘴,順便回他個兩刀嗎?謝謝。
日期:2023-11-05
全球在疫後進入觀光搶人潮,雖然台灣有望達到國際旅客600萬人次目標,但復甦速度不如周邊國家。台灣民眾喜愛到日本玩,但日本人今年來台灣觀光數卻減少了很多。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稱,據統計,疫情之前的2019年12月,大約有22萬日本人來台。但是今年,來台灣人數最多的5月,卻只有7萬多人,還不到4年前的三分之一。
日期:2023-11-05
曾有粉絲到我的自媒體後台留言:「某某股票(價值股)日線空、週線空、月線空、季線空、年線空。」對此我再次強調,價值投資者不要看任何技術分析,這些內容只會造成誤導,沒有正面作用。更何況,真正的短線高手並不靠技術分析工具賺錢,KDJ、MACD等貌似很厲害、很專業的指標,大多是唬人的把戲,因為都是事後看有道理,是真正的事後諸葛。
日期:2023-11-03
《熊市啟示錄》藉由回顧和剖析美國股市百年來的四次大熊市——1921年、1932年、1949年和1982年,精準拆解了股市、債券市場、央行利率調控、大宗貨物價格、上市公司基本面,與宏觀經濟指標等各項數據,在龐大繁雜的市場資訊中化繁為簡、理繩索引,為讀者回答投資界的大哉問──我們到底進入熊市了嗎?
日期:2023-11-03
日本的對中好感度持續20年以上緩慢下降,似乎已經降到不能再低的地步。根據內閣府的「外交輿論調查」,1980年代只有2~3成的人表示「對中國沒有親近感」,但到了2019年,覺得對中國有親近感的人只剩下2成。換句話說,在親近或不親近中國的問題上,輿論已經反轉。
日期:202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