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關係的後交流時代,未來互動的性質仍不明確,不過目前看來其方向與兩國及其人民長遠、全面的利益背道而馳。這種趨勢可能會持續下去,因為兩國對彼此的安全焦慮都日益加深,而且先前保持正面態度的選民或者支持者也逐漸疏離,種種原因推動著國內政治,致使兩國關係愈走愈遠。
日期:2024-07-29
據觀察者網報導,5月10日,彭博、美聯社和《華爾街日報》等美媒相繼引述消息稱,拜登政府最快下周宣布對華加徵關稅,涉及電動車、電池和太陽能等關鍵領域,其中對中國電動車徵收的關稅將升至100%。路透社隨後獨家爆料稱,拜登政府的加稅領域還包括醫療器材。
日期:2024-05-11
烏俄戰爭導致全球供應鍵混亂,衍⽣出⾼通膨與貨幣緊縮,以上是我們現在的環境,將全球經濟推向近年最動盪的局⾯。
日期:2024-02-05
中國在選前宣布認定台灣違反ECFA而構成貿易壁壘,引發藍綠對槓。藍營指台灣對中存在「不公平貿易」,稱「侯康配」當選可解決,綠營則反批違反WTO規範、揚言破壞ECFA的是中國,「侯康配」卻反過來幫中國批評台灣。學者吳大任研判,中國雖認定構成貿易壁壘,但仍提出3項管道欲解決目前爭議,其中最可能優先採行的是就現有機制啟動雙邊磋商,若雙方能在這個層面就解決爭議,雙方仍不至於走到終止ECFA的程度。吳大任說,中國雖選擇在選前宣布此事,不論依循何種管道,就實際執行面上,都不可能在1個月內完成程序,勢必得等到選後才處理。他也認為不論哪個團隊當選,選後都該謹慎處理。
日期:2023-12-18
(今周刊1395)今年4月,中國對台灣發動貿易壁壘調查,伴隨「終裁日」的臨近,不少人士憂慮,中國或將對台祭出貿易制裁,甚至在最極端情況下,全面終止行之有年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究竟,中國貿易壁壘調查的下一步是什麼?如果中國發動貿易制裁,對台灣產業的可能衝擊為何?台灣政府和企業,又能如何「趨吉避凶」?
日期:2023-09-13
有可能和美元競爭貨幣霸權的,只有歐元及人民幣。根據世界銀行2021年的數據,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為23兆美元;中國是第2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為17.7兆美元;歐元區,也就是用歐元的19個國家,則為第3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為14.5兆美元。歐元在貨幣各項功能上,都僅次於美元。人民幣雖然在貨幣各項功能上,還差了美元一大截,但是中國經濟體量大,政府有野心、也有做法要將人民幣國際化。其他重要的國際貨幣,如日元、英鎊、瑞士法郎、加幣、澳幣等,因為經濟體不夠大,也沒有野心要和美元一爭高下,因此都不是霸權貨幣的料。
日期:2023-06-14
中國長年在國際上孤立台灣,因此國際間的貿易協定,大多把台灣晾在一旁;如今,西方民主陣營逐漸從親中轉向親美,台美洽簽貿易倡議,將為台灣貿易開一扇窗。
日期:2023-05-31
今年2月,《今周刊》率先揭露澳豐基金停贖風暴、有10家掛牌公司疑似踩雷,台北地方法院近日判決,該系列基金代銷機構的兆富財管顧問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曾奎銘,因違反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非法銷售境外基金,判處有期徒刑2年3個月,併科罰金500萬元,可上訴。而在5月27日這天,澳豐金融集團(AYERS Alliance Financial Group Limited,A.A.F.G)悄悄在官網公告2則訊息,第1則是宣布「澳豐金融集團自願放棄經營」,第2則是「澳豐金融集團旗下力量基金(Spectra SPC Powerfund)清算」,等同宣告投資人拿回本金的希望破滅。這兩份公告等同正式宣告,握有1000億元規模的澳豐金融集團宣告倒閉、力量基金破產,1.3萬名投資人拿回本金的希望破滅。以下為《今周刊》2023年3月15日深度報導:
日期:2023-05-31
歐洲議會十八日批准針對進口產品徵收碳稅的立法,將於二○二六年引進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對進口鋼鐵、水泥等產品課徵碳稅。碳稅的課徵標準,將基於生產該產品過程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這也是全球貿易法規第一次納入氣候規則。
日期:2023-04-20
1978年12月16日,美國總統卡特宣布,將於隔年1月1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同時終止美國與台灣的《中華民國與美利堅合眾國間共同防禦條約》。
日期:202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