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數位浪潮加速席捲全球,各國均致力推展數位學習,教育部於今(12)日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辦理「教室無邊界 學習穿時空 教育部中小學數位學習論壇」,除了呈現數位學習推動成果,並邀請產官學專家學者集思廣益,研討中小學數位學習未來推動方向和策略,吸引公部門及民間單位代表參加。
日期:2023-09-13
有意角逐2024年總統大選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周三(9/13)出席歐洲商會活動時主張,台灣有97%以上能源仰賴進口,絕不能因意識形態捨棄「任何一種重要能源」。他強調歐洲在核能、風能及地熱等可再生能源技術,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未來也是台灣邁向「2050淨零碳排」國家目標上最重要的夥伴。談到地緣政治,郭台銘表示,台灣應與中國開啟正常對話的溝通管道,讓兩岸能走向和平之路,「台灣不會、不必也不需要成為烏克蘭」。他主張兩岸的對話基礎是「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台灣是中華民國,大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日期:2023-09-13
暢銷書《晶片戰爭》(Chip War)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直指,中美晶片大戰已然升級,戰場將延伸至晶片材料。南韓媒體Maeil Business Newspaper 12日報導,米勒最近受訪時表示,即便跟美國發生衝突,中國也永遠不會放棄發展本土的半導體產業。他說,中國晶片廠商會繼續投資、創新,南韓必須設法拉開技術差距,才能維持市佔不墜。
日期:2023-09-13
在台舉辦的國際半導體展,首次擴大於南港展覽館1、 2館舉辦,創下歷年最高參觀人次紀錄。從半導體龍頭廠台積電的發言,解讀當前產業新局,而各家廠商如何抓住趨勢,布局新商機?
日期:2023-09-13
華為八月底突然低調開賣高階手機Mate 60 Pro,竟然是遭到美國制裁以來的首款5G手機。它是如何突破美國「卡脖子」?手機業務接下來就能夠一帆風順、重返榮耀嗎?
日期:2023-09-13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周二(9/12)釋出第二波「國家希望工程」政見,主軸為「0-22 投資未來世代」的社福與教育政策,依據「0-6歲」、「6-18歲」、「18-22歲」3個不同需求的年齡層與家庭,提出全方位社會支持體系的具體方案。 針對0至6歲幼兒,賴清德表示將擴大社會支持,建立平價、優質、普及的托育體系,擴大幼兒園公共化、準公共化及非營利幼兒園的政策;對於6至18歲族群,則是建立公平、均優、多元的教育體系,讓所有孩子都能有良好的發展機會。至於18至22歲族群,賴清德表示政府將制定「青年政策白皮書」,多元支持青年發展,提升高等教育、技職教育品質,並回應青年居住需求,保障青年勞動權益、提升薪資水準、改善工作環境等。
日期:2023-09-12
編按:學霸≠書呆子、女校≠愛勾心鬥角。《那些學霸教會我的事》首次公開的機智學霸生活,超乎想像的有趣、熱血!著迷於寫程式的鄭允臻,是北一女史上首位晉級資奧二階選訓的學生,但是學業與競賽雙重壓力下,卻導致她自律神經失調⋯⋯作者王蘭芬在書中特別專訪允臻媽媽,同時也是建中輔導室教師的曾毓芬,真心分享如何經營親子關係,陪伴「高敏感」的高中生,走過升學的荊棘之路。
日期:2023-09-11
教育程度或學歷高低通常被認為會與收入有正相關,但根據主計總處統計,觀察過去7年所得收入者可支配所得中位數分佈,卻出現專科教育所得者的可支配所得中位數,高於大學學歷所得者。以2022年統計資料為例,該年全體所得收入者的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台幣47.5萬多元,研究院所以上學歷者則是以近91.2萬元,居各學歷之冠,然大學學歷者僅為53.6萬餘元,低於專科學歷者56.7萬餘元。勞動學者、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分析會有此狀況,第1個原因是該統計沒納入年齡因素,因為現在幾乎已快沒專科可就讀,目前有專科學歷的人通常是年紀較大的工作者,等於有較多工作年資,而工作年資也與收入高低有相關性,不一定能支持「有一技之長比有大學學歷更吃香」的論點。此外,因為高等教育擴張太快,導致大學供過於求,不只許多大學生畢業後,較多從事相對低薪的服務業或文組相關工作,也會產生求職向下排擠的效果,因此青年低薪的困境,與大學普及、教改有高度相關性。辛炳隆說,他不贊成學子選擇從高中、大學、碩士、博士「一路讀到底」,因為這樣會讓就業的路愈走愈窄,如今在職專班很方便,青年可在高中職、專科畢業後先投入職場,工作後若認為自己仍需要,再回頭就讀即可。
日期:2023-09-11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9-10
這一周,最大新聞應該是華為推出內建7奈米晶片的5G手機Mate 60 Pro,這是華為遭到美國科技封鎖後,推出號稱九成以上軟硬體配備都是中國自主供應的5G新手機,中國普遍認為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體現。
日期:2023-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