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不舉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不舉共有56項結果
稅制

還稅於民?超徵稅收5283億,藍要全民普發現金1萬「修法變常態」…財部拿出還債數字給答案

針對國民黨團主張稅收超徵應還稅於民,普發1萬元給民眾,財政部表示,歲入歲出賸餘扣除債務還本後之收支賸餘,將累計至歲計賸餘,供未來年度施政之融資財源,以相對減少債務之舉借,相關施政宜以優先順序為考量,普發現金不宜常態化,以兼顧財政穩健及國家發展。

日期:2025-02-13

生活消費

想一路旺到開工?今天先送神!過年這天1動作易招「一年的口角是非」 春節習俗一次看

農曆春節是華人傳統文化最重要節日,從送神、除夕吃團圓飯一直到大年初五接財神,都可以在家裡或到寺廟拜拜,祈求平安、健康、好運,迎接乙巳蛇年到來。《中時新聞網》特別訪問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命理師楊登嵙,為大家解析豐富多樣的過年習俗,送神一路旺到開工。

日期:2025-01-23

政治社會

「行人地獄」仍待解…交通死亡下降2.7%,陳世凱不滿意!桃園意外人數大增,交長要地方出來面對

交通部週二(12/3)舉辦道安記者會,前9月整體交通事故死亡下降2.7%,距離原先目標仍有差距。其中,桃園市死亡人數較去年同期大增47人,不論機車死亡人數和酒駕死亡,增加人數均是最多。交通部長陳世凱說:「下周會邀請桃園市政府出席記者會,請他們向大眾交代如何改善。」他強調,交通部曾派員到縣市提供建議,也邀請地方政府來參加中央會報,但由於桃園市改善狀況仍不理想,才會決定邀請他們出席記者會。只是,北市交通局點出,6月起「微罪不舉」恐讓職業駕駛人肆無忌憚,造成台北市多起死亡車禍。交通部則認為,微罪不舉是針對臨時停車,與高風險駕駛人相關不大,公路局可協助列管高風險職業駕駛,並提供教育訓練。

日期:2024-12-03

美食旅遊

「黑白大廚」每道菜都想吃?拿坡里黑手黨、愛德華李、三星…27位討論度最高主廚餐廳IG全收藏

Netflix跟上最近超級夯的韓綜《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最終戰在週二(10/8)釋出!選手們精湛的廚藝、評審們刁鑽的味蕾和流暢利落的剪輯節奏,讓《黑白大廚》日前在全球掀起話題,在Netflix榜單上更是以490萬觀看次蟬聯全球非英文影集的周榜冠軍。

日期:2024-10-09

情感關係

婚姻破裂寫下第一封遺書「當時真的想死」...她73歲大腸癌過世,40年寫40封遺書領悟「人生幸福公式」

編按:作者梁順子女士,從37歲開始擔任首爾訓誡所教化委員,晚年透過演講、個人諮商和寫作度過餘生。2010年罹患大腸癌後,雖歷經兩次手術,仍於2014年辭世,享壽73歲。《人生的公式》是她65歲時寫的暢銷書《人生九段》(인생 9단)的再發行,該書至今已銷售超過50萬冊。「要拔釘子時只有槌子,要煮火鍋時卻只有煮麵大小的鍋子,肯定會很吃力。」這時若能透過一些合適的「工具」,將會比徒手更容易解決問題。人生也是,雖然很苦很累,但跟數學一樣,有公式才好解題。練習「寫遺書」,能讓我們活得更加輕鬆、坦率。把你的牽掛和執著全都吐露出來,就可以平順安心。

日期:2024-10-07

政治社會

花東三法將在國會開戰,「個案」立法恐創惡例!立法者提預算、破壞憲政制衡等3爭議,為何將開啟下波攻防?

國會改革之亂,為未來4年可能持續上演的朝野衝突、群眾抗議,拉開序幕。接下來,藍白陣營共推的「花東三法」,同樣面臨違憲、兩兆錢坑等質疑,是否將引爆下一波戰火?

日期:2024-05-29

金融

被批特別預算皆舉債、作假帳,財政部秀數字佐證:以錯誤或偏頗看法誤導,國家財政不會進步

近日外界批「政府多項特別預算皆舉債、特別預算常態化及作假帳,破壞財政紀律」等,財政部表示顯與事實不符。「關心國家財政是好事,但基於事實就事論事,才是理性良好的討論方向」,針對錯誤評論,財政部特別製作字卡、提出數據來澄清。

日期:2023-08-08

國際總經

吟詩、修苦行、做瑜伽、當網紅 印度總理的多重宇宙 「超級溝通者」莫迪狂圈粉 讓美國搶拉攏

在美國國會吟詠詩作、領著千人在聯合國總部前練瑜伽、對數萬民眾用華麗辭藻鼓舞人心⋯⋯,七十二歲的印度總理莫迪,是全球領袖界神奇且獨一無二的存在。

日期:2023-06-28

健康

下樓梯、爬山「倒退走」較不傷膝蓋?若沒不適千萬別這樣做 醫拿2研究打臉:你會更容易跌倒骨折

用「倒退走」的方式下山或下樓梯,真的有比較不傷膝蓋嗎? 人一博愛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醫師於社群澄清,事實上倒退走路與減少膝蓋受力之間,以過往的文獻來看皆無顯著關聯性;且倒退走還可能增加跌倒與骨折的風險,若膝蓋沒有不適情況,實是無須特別用倒退走的方式保護關節。

日期:2023-04-13

政治社會

煎熬與甜蜜都是印記 大聲說 我來自屏東

在潘孟安心中,屏東有著甩不掉的宿命,那就是肩負著全國糧倉的使命,致使屏東多數土地都被劃成農業用地,但是當年輕人在家鄉找不到工作被迫北漂,農村只剩老弱婦孺時,面對著被大水淹沒的魚塭,還有破敗的農地,屏東的重建工作走到了十字路口,潘孟安想著,需要怎樣的大轉變,才能擺脫屏東宿命,注入活力與生氣呢?

日期:202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