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不知道,卻是法人投資的獲利關鍵!本書作者從1996年就開始在韓國股海江湖中走跳,長年站在股市的第一線,是韓國赫赫有名的法人交易員。他不僅是系統交易軟體MP+和智慧型HTS的開發者,還是知名的股市教育推廣家,活躍於韓國經濟台、Sampro頻道等主要電視台節目中,被譽為韓國最強的市況專家與投資教育專家。 在法人圈打滾超過25年,被譽為「最強交易員」的朴秉昌,指出他的「獲利關鍵」有三條: 第一,心態。避開虧損陷阱,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投資股票。作者認為,要賺錢就要先知道「散戶虧損的關鍵」與「自己為什麼要投資」,書中列舉七種讓散戶虧損的狀況,朴秉昌認為避開這七個虧損關鍵,投資就先成功一半。那「為什麼要投資?」,當然是為了要獲利!但千萬別一味貪圖高報酬,而走錯路。得預先設定好目標與期望值,才能做出最符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第二,分析。不要盲目投資,必須學會自行對股市進行分析。 法人在進行投資之前都會進行大量的研究與分析,最後才會出手。但散戶則不然,總是聽小道消息盲目投資,所以無論股齡多久,始終還是一個投資新手。因此,得學會自行分析市場狀況後,再選擇股票,並透過評估股票價值和技術分析來擬定自己的投資方法。 第三,紀律。不要亂買亂賣,嚴格遵守自己訂出的投資紀律。通常輸贏的關鍵就在於紀律,通常散戶最容易犯的錯有兩點,一是,跟買明牌,不知道為什麼買進。另一,買股只有買進的想法,沒有賣出的策略。要靠買賣股票賺錢,就要遵守買進賣出的紀律,設定買進賣出的理由,徹底執行。
日期:2024-03-27
名人出軌、政客失言、Me Too風波、YouTuber形象翻車,這些本與我們無關的人事物,為何使我們滿腔怒火、忿忿不平,甚至能令某些人口出惡言,導致戰火愈演愈烈?
日期:2024-03-27
美國結合聯準會威力,造就全球資金大挪移,在全球供應鏈重塑趨勢下,擴大美國資金對盟友企業的槓桿,也間接鞏固了全球企業市值排行榜中的霸主地位。
日期:2024-03-27
主流產業指的是在特定時期或特定經濟環境下,受到廣泛關注、投資和消費的產業。這些產業對國家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就業和消費等方面有顯著影響。主流產業可能是當時的經濟成長引擎,也可能受到政府政策、科技創新、社會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動。舉例來說,半導體、資訊科技、醫療保健、綠色能源等都可以是主流產業,一切取決於特定時期的政經情勢與變化。
日期:2024-03-27
「植物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跟人類不一樣的是,植物沒有想比旁邊那盆植物長得更漂亮,活得更成功的比較心態,植物只有生存這件終極目標,很簡單卻也是最重要的!」
日期:2024-03-27
編按:本書作者黃定宜是人人稱羨的高收入職場菁英。聰明、能幹、努力,事業有成,日子過得風生水起,從沒想過會跌了這麼大一跤。她在情感上和財務上遭到重創,備受打擊,更因親人的冷酷變臉而痛心不已,陷入了人生最低谷的一年。宛如電影般的情節,卻是真實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但,即使戶頭餘額是提款機領不出來的數字、每天餐費只有100元,甚至住處被法拍、到了舉債度日的地步,她依然深信沒有過不去的關卡。除了本身面對困境的底氣,她同時也接收到許多貴人的善意和經濟支援;更透過探索心靈釐清生命的方向,理性接納一切,最終成為了更好的自己,親手翻轉了人生劇本!
日期:2024-03-26
台灣因為末期腎臟病而需要洗腎的患者中,有47%是因為糖尿病所引起。糖尿病與洗腎息息相關,長期的高血糖會使腎臟功能受損,若忽略生活中的一些壞習慣,可能讓糖尿病腎病變、洗腎提前找上門。
日期:2024-03-26
台積電週二(3/26)股價一度攻上792元、市值超過20兆,外資紛紛看好台積電,上調目標價到近千元,對於護國神山能否成為千金股,價值型投資達人陳飛龍預估今年底或明年有機會看到。「今年第1季台積電已反應20倍本益比,短線會橫盤,待下半年新產能和需求開出來之後,會反應明年獲利;目前台積電短線震盪會加劇。」想買台積電的人,可以逢低拉回再買進。
日期:2024-03-26
身兼歌手、詞曲創作人、作家等多樣身分的鄭華娟,驚傳3/21在德國離世,享壽60歲。她於1993年遠嫁德國,幾乎淡出台灣演藝圈,目前後事由先生Michael等親友處理。她的老東家滾石唱片也證實噩耗,表示「我們摯愛的如同家人的朋友華娟,在3月21日早上離開了這個她一直真心擁抱、熱愛的世界。」唱作俱佳的鄭華娟,長達近40年創作生涯累積近300首詞曲作品,曾推出專輯《旅途與歲月的紀念品》、《鄭華娟的招牌歌:創作精華輯》,另外也替張惠妹、梁詠琪、林慧萍、陶晶瑩、優客李林、鄭怡等人寫歌。民歌歌手鄭怡發文憶鄭華娟過往,表示「她是那個年代的文青歌手,皮膚白晰超有氣質,好似不食人間煙火的精靈」。鄭華娟22歲時前往歐洲旅遊,遇見德國老公Michael,於1993年遠嫁德國,之後還考取咖啡師證照,生活相當多彩多姿。曾發表多本觀察德國人日常生活的散文小品,皆膾炙人口。擅長從尋常日子取材的她,在2015年接受《今周刊》越洋採訪,都能隨口舉出鮮活故事,凸顯德國年輕族群的金錢觀與財務邏輯:一種以「能夠財務自立」為傲的基本價值。以下為2015年9月採訪:
日期:2024-03-25
這就是一個危機,當大家都無腦跟單,或者無腦買ETF時,大盤漲跌風險自然就無法掌握,而且人多的地方就很亂...
日期: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