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每年春節的年後,不論是離職或跳槽,職場上多會經歷一波轉職潮,要如何在下一間公司有好的面試表現,是許多面試者相當苦惱的問題,除了得好好做一番功課,也不妨參考人資專家的說法,或許會大有助益。
日期:2024-01-29
隔壁媽媽又在跟老媽臭屁他們家女兒這次又拿到什麼黃金業務第一名!拜託,我打LOL也常進榜好嗎?第一名有什麼了不起?但偏偏老媽每次聽完都會來唸我。遇到這種超愛臭屁又自大的人要怎麼應對啊?
日期:2024-01-29
我今年36歲,有固定男友,但沒有結婚衝動。我爸媽已經唸結婚這件事唸到放棄了,但身邊其他長輩親友還沒放棄,每次見面必定問:「什麼時候要結婚?」他們問不煩我都煩了,想請問婊姐要怎麼回應才會不失禮,又能讓對方打住呢?
日期:2024-01-29
網路脫口秀節目《賀瓏夜夜秀》邀請許多名人上節目訪談,包括國民黨副總統參選人趙少康、民眾黨副總統參選人吳欣盈等,創造流量與討論度,然而日前邀請中國媒體人王志安談論台灣大選卻引發爭議,不僅提到台灣造勢場合像場秀,還說「把殘疾人士推上去煽情」,言詞引起反彈。被影射的身障者為律師陳俊翰,名列此次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排名第16名。節目製作人坦承製作疏失致歉,也修剪此段影片,日後謹慎處理節目內容。而台大婦產科仁醫施景中在臉書PO文表示,大家不要再看《賀瓏夜夜秀》了,真是個噁心節目。陳俊翰表示,中國連選舉的自由都沒有,卻回過頭嘲笑台灣民主自由的選舉方式,覺得很荒謬。該名記者對障礙者的認識,或許跟中國社會發展有關,覺得障礙者不配出來參選,也沒有能力實現自己的理念與想法,只能是被拿來當做政黨煽情、博取同情的工具,這樣的理解與想法非常錯誤。「我比較介意的是,這位前央視記者拿身心障礙者身體特殊狀況或疾病,訕笑揶揄,節目批評台灣民主選舉好像一場秀,這一點很不能接受」。
日期:2024-01-26
編按:原先是銘傳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的江季芸,幾年前因教育界受少子化影響,開始出現流浪教師的問題,充滿憂患意識的她,在2015年、43歲時開始規劃退休理財,對自己展開一場「離開校園十年計畫」。她的危機意識引發預做準備的念頭,於是擬定了一個「離開校園10年計畫」,決定超前部署退休金,目標是「10年後離開校園,每年領到100萬元的股利,當作退休金」。投入股市的第一年,她買進穩定配息、配股的金融股,也是存股族的最愛。隔年,185張股票變200張,讓她覺得如果持續複利成長,就能順利實現目標。但沒想到,第三年股利政策改成配息、不配股,股利縮水,股價波動也讓資產起伏,原本的計畫趕不上變化,為了確保她的10年退休計畫能成功,她稍稍調整了作法。江季芸用波段存股法,5年把300萬變1300萬,也就是「雙管齊下」的策略:「波段價差」+「股利再投入」提早滾出千萬退休金。她的10年離開計畫、提早3年達陣,截至2022年7月,每年收穫70萬元股利,預計2023年更將突破80萬,持續邁向自己當時設定的10年100萬股息里程碑。
日期:2024-01-26
企業財報陸續發布,美國第4季經濟成長速度高於預期。美股3大指數週四(1/26)收漲,標普500指數更連續5天創收盤新高,道瓊工業指數上漲242.74點、漲0.64%,收38049.13點;標普500指數上漲25.61點,漲0.53%,收4,894.16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28.58點,漲幅0.18%,至15,510.50點。然而,電動車大廠特斯拉股價卻大跌12.13%,單日市值蒸發800億美元(約新台幣2.5兆元)。外媒認為與特斯拉公布財報、業績表現不如預期有關。財經網美胡采蘋則透露,自己去年底早已將特斯拉股票全數出脫,更直言「特斯拉親中過度,把中國供應商養起來,卻反被中國電動車打到沒利潤」。
日期:2024-01-26
「眼前像有道始終走不出去的迷宮」「胸口像情緒巨石壓住,連一絲喘息空間都沒有」「身心靈都被困在漆黑中,無法動彈」憂鬱症患者口中的形容詞彙,讓外界一窺疾病對病友所造成的巨大衝擊,或許是因害怕旁人的異樣眼光會造成二次傷害,或被貼上撕不去的標籤,僅有不到2成患者願意公開談論。肯愛社會服務協會(後簡稱肯愛協會)是國內第一個由憂鬱症病友所組成的非營利團體,20年來從搶救憂鬱症到精神疾病關懷幫助,透過希望與力量,陪伴每一位病友與家庭穿越創傷與憂鬱,讓愛成為最有效的療「鬱」力。
日期:2024-01-25
在路上看見電動車已經不稀奇,如果搭到電動計程車,不少人會覺得很稀奇。車價相對昂貴的電動車,適合拿來當營業用計程車嗎?有電動計程車駕駛現身說法:「里程開愈多,愈划算。」電動車相較油車的優勢有不少,包含充電費比汽油便宜,保養費也相對低廉。多元計程車司機王先生就分享,他在2023年6月砸重本花336萬,買了BMW電動車iX xDrive40,「現在真的回不去了。」
日期:2024-01-24
本書作者「宋周鉉」擔任國小班導三十幾年,為了把在教育現場所觀察到孩子「建立自我認同」和「成長」的時刻傳達給更多關心此議題的家長,他開始撰寫文章,分享自己的實作領悟與學習。
日期:202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