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台灣價值高息ETF(00940)引爆投資人討論,更是史上第一檔上市前規模就超過千億的ETF,因此被稱為「巨嬰」ETF。00940將在4/1掛牌上市,根據規定,須在掛牌前買滿至少9成的資金;也就是說,在3/29前得讓1576.8億元銀彈進場。投資人因此期待能推升成分股價格,不過有媒體報導,投信主管透露,元大投信對指數設計前10大集中度沒有想像的高,且持股比例適控度也會調整,買進標的「大家都不一定知道」,預告週五公告成分股會讓市場意外。
日期:2024-03-28
日本負利率時代告終,寬鬆的貨幣政策基調卻未變,在總體經濟等邁向正常化的氛圍下,為日股帶來持續上漲條件,但學者提醒短線過熱,須留意兩大拉回風險。
日期:2024-03-27
近來高股息ETF掀起台股投資熱潮,除了金管會提醒投資人要留意「部分ETF持股恐太集中」與「投資人不夠理解商品特性」兩大風險之外,有專家也提醒,在台股創下歷史新高的同時,買進剛募集發行的ETF,要小心燙傷!在「高股息ETF熱」推波助瀾之下,不少新手也想躍躍欲試,但在股市較少打滾經驗的投資小白,適合跟進這波申購潮嗎?有專家示警,在還沒搞清楚ETF之前,「先別越級打怪。」
日期:2024-03-25
淨零碳排已是全球刻不容緩的議題。政府面對此一重要課題,除了不斷推出整合性方案,更必須與產業並肩前行,協助產業取得所需技術、資金與資源,才能共同創造以綠色成長為驅動力的淨零新經濟。
日期:2024-03-18
台北市1歲男童遭合格保母虐死案,引起全台眾怒。衛福部社家署上周五(3/15)找來雙北社會局、兒盟執行長白麗芳以及各方學者出席檢討會後,衛福部周一(3/18)到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報告「社會安全網推動情形及策進作為」,列出9點高達2000字文做通盤檢討。不過,在衛福部長薛瑞元報告前,因立委不滿衛福部原報告內容只有2頁,臨時提案已通過退回衛福部周一的報告。而兒盟執行長白麗芳則在周日(3/17)發出內部信,信件內容說,因為在媒體危機處理的過程做得不夠好,董事會希望她卸下執行長的職位,此舉引來兒盟員工不滿,認為董事會是提油救火。目前有上百員工連署要求「請把白麗芳執行長還給兒盟」,批董事會是「提油救火」,還點名記者會上董事長林志嘉頻頻失言,才應該請辭。兒盟下午發出新聞稿,坦承上週記者會是荒腔走板,董事會已接受白麗芳「卸任的申請」,被問到究竟是自行請辭還是被請辭,品牌經理王定正說,這是白麗芳和董事會雙方的共同決定。兒盟說,經過內部反覆檢討,董事會決議將成立「媒體應對小組」,由董事會帶領,其主要功能是協助媒體了解相關資訊,董事會也邀請白麗芳進入事件檢討小組,共同討論改善計畫。
日期:2024-03-18
繼00939熱賣近6百億後,00940募集第3天可望破千億元大關。不過,法人提醒這2檔ETF雖然搶眼,配息的實際效益仍有待觀察。而00940募集截止日,正好與6檔ETF除息前買進日撞期,包括00919、00713、00915、00922、00896、00918,皆為週五(3/15),存股族可多加留意。
日期:2024-03-13
鴻海副總與研發處長出走創業,鎖定隱形眼鏡另起茅廬,但少了大集團撐腰,兩人如何率領望隼異軍突圍,站穩中日隱形眼鏡市場,並叩關美國市場?
日期:2024-03-13
「009**和009**到底哪一檔比較好?」前幾天,突然收到一位久未碰面的前輩發來訊息,我不是很了解他的問題,便打電話過去……。
日期:2024-03-12
「現在回想起來,真的覺得好像一場夢!」阮秋姮出生於北越偏僻農村,母親在她幼時就遠赴台灣工作,因缺乏陪伴且過早扛起家庭責任,她一度對人生迷茫,虛擲一整年流連網咖、沉迷遊戲,甚至被視為是「壞掉的小女生」。那年,阮秋姮因為打架遭帶回警局,父親來到警局未曾出言責備,只給了她一個溫暖的擁抱,那個擁抱,讓她下定決心改變,答應母親來台灣學中文的提議。阮秋姮歷經語言、刻板印象等挑戰,不但是中華民國國慶典禮首位新住民女主持人,也是台灣最早經營網路自媒體的越南人,更因參與電視節目獲金鐘獎入圍肯定。「壞掉的小女生」最後蛻變成鏡頭前,大家認識的「阮秋姮」。
日期:2024-03-05
《漢聲》雜誌創辦人黃永松因肝昏迷入住加護病房多日,周一(3/4)離世,享壽80歲。作家好友楊渡在臉書上發文證實,黃永松是在凌晨4點30分辭世。楊渡說今天早晨接到黃永松兒子的簡訊,說父親因肝昏迷住在加護病房多日,週日原本想移到安寧病房,但因怕身體無法承受而未移動。「我總感覺,永松兄是來這人世修行的神仙,修行圓滿了,要回去天庭。他為世間的神佛廟宇做了那麼多事,為民俗藝術的保存,奉獻那麼多心血,為文化的傳承創新,貢獻一生,我相信,天上神佛都會看顧著他的。」楊渡說,黃永松是民間工藝、表演藝術、民俗文化、廟宇建築、古蹟保存、歷史真相等的傳承人,也是守護神,如今,守護世間的神仙,功德圓滿,要回去天庭了,願天上神仙一起來守護他,伴著他遠行。《漢聲》雜誌辦了近半個世紀,它用細琢精雕的方式,完成了「福建土樓」、「貴州蠟染布」等,一篇又一篇,驚人的文化報導,受到了《時代》雜誌、BBC等國際媒體的肯定。黃永松,這位替「中國結」命名的老人,至今還提著鍬,在文化土壤上掘著,他說,他是拉風箏的人,想「傳」,也盼著人「承」。(原文刊載於2017/11/29,更新時間為2024/3/4)
日期:2024-03-04